取消下放审批权是行政体制改革突破口,专家提醒: |
权力下放,要警惕半路被截留 |
| |
- 2013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公报 原文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目前,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等束缚市场主体发展的积弊逐步暴露。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关专家认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减少政府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真正让市场配置资源。这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重中之重就是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
本报记者 马云云 审批过滥制约市场主体发展 行政审批过多过滥,制约市场主体发展,政府部门手握“橡皮图章”,企业上项目、做投资不得不跑“马拉松”。从政府组织机构来看,一些部门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清、“九龙不治水”的现象;个别部门重审批、轻监管、轻服务。 取消或下放与市场紧密相关的审批权限,减少行政对市场的干预,意味着政府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回归政府本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不必要干预。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周为民表示:“政府要从对市场的过多控制、干预当中退出来,要真正能够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六次行政体制改革确定基本职能 “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是伴随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展开的。从1978年到现在,已经搞过六次行政体制改革,分别是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现在正进行第七次改革。”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孙黎海分析,之前完成的六次大改革给中国政府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由计划经济的政府转向了市场经济的政府,确立了政府的四项基本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时至今日,打破利益格局是改革最核心问题。孙黎海认为,就行政体制改革而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突破口和抓手,“因为大量的政府部门是通过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来体现权力的。” 不过,孙黎海担心,权力下放是否真正能够落实到位值得注意,比如下放过程中可能发生“截留”,即本应下放至基层的权力,可能被地方截住,这就极大弱化了下放的意义。 建“廉价政府”,公务员不能多 此外,近期李克强总理指出,地方机构改革要严控地方政府机构编制总量,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孙黎海认为,地方政府扩编的冲动非常强烈,在转变政府职能彻底到位之前,可能以各种理由申请增加编制,而要减少编制,难度非常大,这也将给改革带来一定难度。 汪玉凯说:“马克思讲要有廉价的政府,政府机构不要过于庞大,人员不能过多。” 改革开放后七次行政体制改革 1982年: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1988年:首提“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
1993年:提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政企分开
1998年:国务院3.4万人减了1.7万
2003年:明确提出政府四项基本职能
2008年:组建人社部、环保部、住建部等
2013年:铁路政企分开 28次国务院常务会 李克强七提 取消行政审批 机构改革是新一届政府开门要办的第一件大事。自3月17日,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李克强已主持召开2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与取消行政审批有关的常务会议有7次,占了四分之一。 五年削减三分之一 今年已完成六成 李克强在年初履新时承诺,要在本届任期内,将国务院1700多项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截至目前,中央政府已经取消和下放了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但地方政府的审批权才是“大头”,据媒体报道,地方政府的审批权有1.7万多项。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1月1日召开。李克强在会上指出,地方政府有的只下放复杂的、管理责任大的,“含金量”较高的仍然留在手中;有的放权有水分,动辄上百项,但“干货”不多。如果上动下不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就可能变成“假改”、“虚晃一枪”。 效果初显 今年登记企业增25% 李克强说,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政府高效协调运转。 李克强指出,今年以来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经济出现稳中向好。 据中新社、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