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正
小小结婚证,打着时代的烙印,折射着时代的痕迹。 它首先是“婚姻自由”的产物。在旧时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就用不着结婚证的,顶多也就是个“柬”,但也只是世俗意义上的文书,不具备法律意义。那时法治建设在婚姻上堪称空白,要证何用?“尊长”的话就是法律。 解放后倡导“男女平等”,有了“婚姻自主”,才有了法律文书——结婚证书。 20世纪50年代 结婚证的正面印有婚姻自由四个大字,内页则是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的部分条款,如“夫妻为共同生活的伴侣,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夫妻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夫妻双方均有选择职业、参加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自由”等。 看着这结婚证,耳畔仿佛回想妇女解放的歌声:“旧社会好比那黑咕隆咚的枯井,妇女在最底层。”《小二黑结婚》是当时最为追捧的剧目。 20世纪60年代 形状如同奖状,六面五星红旗在结婚证书的正上方,意味着新人是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麦穗旁边还有石榴,代表着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的意思。 在许多地方,60年代的结婚证还添加了不尽相同的钢笔字,留下了“票证时代”的记录,如“凭本证购买暖水瓶一对,搪瓷面盆一个”之类,物资匮乏,对新人予以优先照顾。 20世纪70年代 结婚证上最醒目的是《毛主席语录》:“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那个年代,毛主席语录会出现在各个角落,被称为“最高指示”,在报端要用黑体字,结婚证当然也不能例外。 结婚证的正面是一轮海面上冉冉升起、光芒四射的红太阳,含义显而易见。 当时在“革命化的婚礼”上,照例要手持红宝书,祝“红太阳”万寿无疆,要学习毛主席语录。当时风行的一首爱情诗,题目叫《情话》。内容只有两行“男的:斗争,女的:胜利。” 20世纪80年代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80年代,政治运动和革命风暴退去,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经济建设热潮。“勤俭节约”、“计划生育”两项国家发展的重要治国方针深入人心,就作为标语出现在结婚证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