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自放 在中国国内票房过5亿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11月8日正式登陆北美院线,截至11月10日,《北京遇上西雅图》上映3天的票房仅为2700美元,刷新了今年国产影片在北美市场的首周末最差成绩。 《北京遇上西雅图》不是唯一一部在北美遇冷的华语热片,《小时代》第一、第二部北美票房分别只有1.25万美元和2万美元,赵薇的《致青春》,北美票房不到1万美元。而上述电影,在中国国内票房动辄数亿元人民币。目前北美仍是全世界排第一的票房重镇,《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北美票房不到1万美元,让华语“热片”海外“遇冷”的窘境再次受到关注。
好口碑难赢好票房 近几年华语片在北美票房最好的,还要追溯到2006年上映的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但656万美元的北美票房还是相当可怜。《泰囧》在国内狂揽12.66亿,但北美票房只有5.7万美元(约35万人民币)。 《北京遇上西雅图》曾在稍早前参加了中外合拍电影展映活动,并于11月6日在洛杉矶举办了首映礼,多数美国媒体对该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纽约时报》表示:“传统的金童玉女情侣档,却演绎出了一部充满现实主义的爱情片。”而《洛杉矶时报》则将这部影片与《西雅图夜未眠》《喜宴》等影片进行了类比,认为它不同于常见的浪漫喜剧作品,还原了美国移民的现实生活。 尽管收获好口碑,但《北京遇上西雅图》首周末三天2700美元的票房收入,显示该片在北美票房惨败已成定局。 《北京遇上西雅图》在北美“好口碑烂票房”的遭遇,是近几年华语片在北美的一个缩影。曾经有人将华语片打不开北美市场归咎于电影质量问题,但记者梳理了多部华语片的国内外口碑,发现两者差距并不大。由杜琪峰编剧,孙红雷、古天乐等主演的华语警匪片《毒战》,北美总票房仅2.54万美元(15.54万人民币),与其国内1.48亿的票房相比少得可怜,但从《洛杉矶时报》等北美媒体的口碑来看,《毒战》不输《金刚狼2》《环太平洋》等同期好莱坞大片。记者考察了28部北美上映的国内票房过亿的影片,美国电影网站IMDB给出的评分并不低,表明其对华语片本身质量的认可。 由此可见,国内高票房的中国电影在北美遭遇滑铁卢,主要原因并非影片质量问题。 发行渠道是最大障碍 记者翻阅北美上映华语片的数据表,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北美上映的影院都是只有三家,这么少的影院上映,票房不可能太多。曾在北美发行过《叶问2》等华语片的电影公司Well Go USA发言人Doris女士坦言,在北美,除了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华纳、20世纪福克斯、迪士尼、索尼、狮门、派拉蒙等)的影片能够在两三千家影院上映,其他独立电影公司的影片发行一般都在50家左右。这本身就决定了华语片票房不可能高。 翻看最近几年华语片北美上映的影院数,《满城尽带黄金甲》有1234家影院,票房656万美元,今年最大的亮点《一代宗师》在北美800多家影院上映,票房接近500万美元,其他影片在北美上映影院数都不超过50家,很多影片只在五六家影院上映,票房惨淡。 因为不是市场主流,华语片大多不能在北美与中国同步上映,这也是影响华语片北美票房惨淡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大多数华语片北美上映力求针对主流观众,但因为语言、文化的因素,北美华语观众对于华语片征战北美的影响不可小觑,Doris女士表示,“在北美,华人市场也很大,但是他们并不习惯去电影院看电影。他们知道在哪些网站可以下载到影片。” 类型文化差异很严重 《一代宗师》接近500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数字,只是其在中国内地票房的八分之一左右,但已经是华语片最近几年在北美的较好成绩了。《一代宗师》北美票房表现好,除了“名导加名演员”的套路以及发行的韦恩斯坦公司比较给力,该片的类型也沾了很大光。纵览过去十多年在北美取得不错成绩的华语片,包括《卧虎藏龙》《英雄》《霍元甲》《功夫》《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可以看出,“古装+功夫+武侠”仍然是中国在北美的独特文化标签,甚至现代的动作片都不大受欢迎,成龙的《十二生肖》动作较多,但非传统功夫片,北美票房也只有大约10万美元。 为什么出口国外的华语片总是以功夫片为主?《一代宗师》的编剧徐浩峰说:“李小龙的动作、徐克发明的动作剪接方式,为好莱坞提供了前所未见的电影形态,奠定了中国武打片的家底。”因此,华语电影的对外输出就几乎被限定在了功夫加动作之上。 而输出北美的《泰囧》《致青春》《西游降魔篇》等,则属于在美国极为成熟并趋于饱和的类型片,在北美市场获得不了太多空间。而《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这种主攻民族历史、回忆和伤痛的影片,因为具有文化壁垒,市场极为狭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