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孔庙寻访”系列之四】 □王绍忠 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在郡、府、州、县城大兴土木修筑工程的同时,也一并修建庄重肃穆的文庙(俗称先师庙)。隋开皇十六年,阳丘县易名“章丘县”,治所设立于绣惠城关村。文庙便坐落于隅头十字路口的西南角。
章丘文庙豪华气派的朱色大门坐西朝东,进到宽敞洁净的深宅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居北面南的文昌阁,里边供奉有粉面黑髯的文昌帝君彩色塑像。继续西行,穿过一排廊庑,便到达高阶石柱、朱瓦粉壁、富丽堂皇的大成殿。整座大殿充溢着寂静神圣的气氛,每年春秋两度,由县宰亲临主持庆典,在此举行规模宏大、人数浩繁的祭孔礼仪。 随着历史的沿革和教育的发展,章丘文庙唐初易名为“章丘书院”。依旧是全县学子进学、考试举业之圣地。主管县学的教渝署、训导署也设立于此。书院各项制度条款执行相当严格,如生员的言行举止必须为人师表。教生育徒一定诲人不倦;以夫子之语作为授课座右铭。学童如对师长不敬无礼者,在院酗酒赌博者,无故旷课荒废学业者,一经查出重责不怠,进行严厉管教,乃至鞭笞和除名。 古代章丘素有“学士之乡”的美誉,由于达官贵人多、经销盐商多、中草药铺多,故经济昌隆,而产生了诸多民间书院。章丘兴办最早的书院可上溯到宋朝淳化年间。一代富豪田浩在济南府72名泉之冠的明水百脉泉畔、梵王宫后首创“百脉书院”。由于院址泉林丰茂、环境幽雅、气候宜人,首次招生进学府即达230余人。 到明朝嘉靖年间,官居四品太常寺少卿、京城“八大才子”之一的著名戏剧家李开先解官归田后,在章丘县城女郎山东侧兴办了“中麓书院”,他亲任“山长”(院长)兼执教。 清代为章丘书院的中兴盛世,诸多有识之士、地方巨富慷慨捐助,陆续在境内购地选址、大兴土木,广聘名家学士建起书院六处,分别是白雪书院、圣井书院“、凤凰书院、丽泽书院、阳丘书院和绣江书院。至清朝中期,章丘书院在绣江两岸星罗棋布。均由圣贤名流执教,为乡野学子解惑释疑、指点迷津。 章丘学子进京赶考名列榜首一如闪光的星辰数不胜数,成为历朝历代的贤达廉吏。如唐代名相房玄龄、良臣李君球、北宋文学家李格非、婉约派词宗李清照、一代名相范仲淹、元代“文简公”刘敏中、七贤堂主张养浩、五里三进士胡东惭、谢廷光、焦馨、明朝戏剧家李开先、“白面包公”李慎修、著名藏书家李廷棨、首位进藏“封王”的民族信使王世睿等。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仅清代就考中进士65人,其中状元2人。毫不过誉地说,章丘书院教育为国造就的人才浩若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