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茶齐鲁之十五】 □许志杰 25年前,对,就是1988年的深秋,我与新婚不久的夫人南下过古都南京,赏黄山秋色美景,西子湖畔品西湖醋鱼。有一天我们在虎跑泉边玩耍,一位看上去四十岁左右的大姐主动上来给我们照相,并介绍附近的景点,最后说到的是龙井茶。至今记忆犹新,这位大姐名叫王印文,家住龙井村三组,靠近村子的西北角。其实,那时候我对所谓龙井茶知之甚少,好像还没有喝过。之所以跟着王印文大姐去了她家,是因为王大姐介绍离她家不远处就是拍电视剧《济公》的外景地——九溪十八涧。那时的《济公》实在太火了,九溪十八涧已经成为杭州的一个新景点。喝茶、看景,我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王印文大姐的家在龙井村的高处,没有院落,房前屋后都是茶树,而远处是山连着山,山上全是茶树。三间还是四间外墙刷了白色的两层房子,在绿油油的茶树丛中,很有一番茶乡小景的浪漫和惬意。有一间房子是王印文大姐家炒茶的地方,一口大锅是炒茶用的,竹编的笸箩晾着采下不久的鲜叶,也有做好的西湖龙井茶。王大姐还要现场炒茶,让我们带着最好最新鲜的龙井茶回家给老人喝。但是,我们对茶完全不像对九溪十八涧那样兴趣高涨,连忙说不用,还掏出了22块钱买了王大姐的茶叶,就奔着济公玩的地方去了。 当时好像没有问王印文大姐龙井茶是多少钱一斤,只记得两大包,怎么也得有两公斤。现在想想真的不好意思,尽管王印文大姐一家就是靠种茶炒茶卖茶为生,可是她并没有看重茶叶是多少钱一斤。我们身上的钱也不多,22块钱不是一个小数,至少能解决一天的饭食。 王印文大姐根本就没有算账,也没有给茶叶过秤,就是尽着那个袋子装,一直装得满满的。她陪我们去了九溪十八涧,又把我们送到回杭州城里的公交车站点。这是我们夫妻人生旅途中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至今时常说起。回来后,我把在龙井村给王大姐照的相寄给她,本来还想写一篇文章,而且题目都想好了,就叫《问茶龙井村》。没想到一拖竟是25年,实在不该啊。龙井村肯定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问茶龙井已经成为杭州旅游的必选项目,完全商业化了,经常有旅客被算计、让龙井蒙羞的负面新闻。但是我想王印文大姐不会改变,时光可以改变她的容颜,她的善良、朴实,是不会改变的,这也是一位真正的茶人具备的品德。我们一直想找时间再去龙井村,再去看望王印文大姐,这是必须的。 带回王印文大姐的龙井茶,两家老人各半。山东人喜欢喝的是茉莉花茶,估计,老人们也没有喝出什么味道。要是现在,这两大包茶农亲手炒制的龙井茶可就值钱了,虽然不是珍贵的明前茶,却是情在仁义礼,为茶道之真谛。从此,龙井茶在我心中发芽,“南茶北引”有了另一版本,便也常常关注龙井茶。 龙井茶是炒青绿茶的代表,其中又分为长炒青、园炒青、细嫩炒青。山东的大部分绿茶属炒青绿茶中的长炒青,西湖龙井茶与太湖碧螺春则是细嫩炒青。《茶经》记载天竺和灵隐两大寺庙盛产好茶,到了明代龙井茶声名大作,成为皇家专饮。龙井村的茶芽叶肥嫩、叶角锋露,色味偏重。茶树一般生长在海拔30米上下的坡地,后有山峦挡风,前有九溪十八涧,湿润潮软,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这与我看到的龙井村完全一样,这与山东地区的丘陵地带也是十分相似。因而圣谷山茶场就依据龙井村的地理特点,生产出山东的龙井茶——冰心玉片,无论茶叶的模样、泡在水中的形状、飞在茶室的味道、裹在嘴里的感觉、水到肚里的悠长,绝似龙井茶,而又带有明显山东茶的清澈甘洌,毫不拖泥带水的爽气。 龙井茶出名还是仗着大清的乾隆爷,有一年他和太后都不舒服,喝了壶龙井茶,顿觉神清气爽。兴致所至,敕封龙井村狮峰山胡公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进贡朝廷。其实,一片冰心在玉壶也非常了得,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观点。想一想,在一个还不是很浓的雾霾天里,透过一杯捧在手上的冰心玉片茶,那定是满眼青色,一片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