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山700多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 |
每人每周8小时,“青春建功服务社区行动”等为高校学子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 |
- 2013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滨州医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为老人刮痧。 本报记者 李楠楠 摄 |
|
本报记者 李楠楠
烟台志愿服务制度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将零散的志愿服务项目化,让志愿活动有目标,有动力,也有效避免了“扎大堆”、“一阵风”的现象。其中,牟平区开展的“爱在家乡”和莱山区开展的“青春建功服务社区行动”就为高校大学生搭建了一个长期志愿服务的平台。 大学生一个设计 为镇里省了5万元 “志愿服务应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单单是人们印象中的那样打扫卫生、疏导交通等,还有更广泛的意义。“牟平区团委书记赵津毅说,比如家住牟平区的尹志勇,他是鲁迅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在“爱在家乡”志愿服务活动中,他免费为观水镇设计的“中国苹果第一镇”标识、门头标识、标志性手提袋和纸杯等已被镇党委采用,为镇里节省设计费5万多元,促进了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 赵津毅所说的“爱在家乡”志愿服务活动,是牟平区团委从2011年7月起正式开始打造的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牟平区现有1万多名大学生就读于全国26个省市区、60座大中型城市的千余所大中专院校。“‘爱在家乡’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在大学生假期返乡时,基层团委依据其专业及意愿组织“流动团支部”,安排定向社会实践;假期结束后,大学生带着团委审批立项的调研课题返校,由‘网络团支部’架起地方党委、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产业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产学研结合,校地企三赢。”赵津毅说,“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网上团支部大学生电子档案》,建立起系统化、长期化的志愿服务平台。” 每年暑假,“爱在家乡”能开展8大项志愿活动 正在山东工商学院读大三,刚刚竞选成为“网络团支部”书记的潘旭告诉记者,“爱在家乡”活动涵盖经济、文化、医学等多方面活动体系,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感恩家乡的平台,有不少同学通过自己的志愿服务活动发现了特长和兴趣,还有的通过志愿服务了解了企业,被企业看好,毕业后直接去工作了。 每年暑期,“爱在家乡”大学生志愿者都会在城区、农村等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书香漫古城、健康平安新牟平等8大项28小项活动。各镇街也都结合各自镇街的发展主题,提出“金苹果计划”、“玫瑰香,水晶心”、“山高水灵,菜花飘香”、“农村合作社智库”等14个主题的志愿实践服务活动。在城区,先后有1500余人次参与了“好运送给文明人”、“美化我的家园”等志愿服务工作;在农村,为每个村指派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党务村务流动助理员,在寒暑假期间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展工作…… 150多名驻烟大学生进社区当助理 如果说“爱在家乡”志愿活动在寒暑假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志愿服务的平台,那么“青春建功服务社区行动”则为驻烟高校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年的志愿服务平台。 “莱山区高校密集,我们在今年8月联合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烟台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在烟台市范围内启动了‘青春建功服务社区行动’”。烟台团市委权益部部长桑铖说,“青春建功服务社区行动”通过选派社区助理、开展“院系———社区”结对共建、组建流动大学生服务队等形式,围绕社会实践、公益服务、专业培训、主题教育四个主要方面,引导大学生全面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助推社区科学发展。 据介绍,工作开展以来,各高校已向黄海路街道等8个村居社区分五期选派大学生社区助理150余名,黄海路街道黄海社区、前七夼社区,滨海路街道于家滩社区、金桥社区,莱山经济开发区曹家庄社区,解甲庄街道西解村与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烟台职业学院8个院系结成共建对子,成立了义务维修、文体活动、爱心天使、宣传教育、医疗义诊等10支大学生流动服务队。截至目前,莱山区共有700多名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平均每个学生每周奉献8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