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3日讯(记者 孙婷婷 通讯员 郑军) 13日,中国人居环境共建示范城市启动仪式在齐河举行。凭借叫响全国的“‘3456’全域城镇化经验”,齐河被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共建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三年来拒引重污染、难治理的项目30余个,总投资额60余亿元。保住碧水蓝天,换来新的发展空间,齐河已悄然崛起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一批现代产业集群。”齐河县委书记孟令兴介绍,齐河为改善人居环境,离不开绿色发展。近几年来,齐河先后关停了晨鸣板纸、冠军纸业等企业的2万吨以下草浆生产线及37家工艺差、能耗高、废水多的企业,取缔了30家各类“土小”企业。今年,又以海河迎查为契机,设立2亿元财政资金,建设两处人工湿地、城乡环卫一体化、污水处理和典型新农村等五大亮点工程,确保境内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要求。同时,齐河县制定富财政、低碳化的招商引资新标准,抬高项目准入门槛。 “我们授予齐河这项称号,目的是与齐河携手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和模式。”参会的中国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涌彬说。 齐河将全县1014个行政村整合为并居型社区60个,开工42个,并培植各类产业园区245个,流转土地38万亩,13万农民入住新居……早在4年前就全面推进的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使齐河逐步形成可承载全域城镇化的城乡体系框架。随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及西部经济隆起带“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处于“一圈”紧密圈层及“一带”承接南北关键部位的齐河,形成了以覆盖全域的县域路网、民生管网、景观绿网、生态水网为串联纽带,3区连体,4园推进,5镇支撑,60个社区遍布县域的“3456”全域城镇化建设工作路径。 冻人 13日下午,在锦绣川风景区内,一对新人冒着寒风在拍婚纱照。 本报记者 王小会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