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对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进行整合 |
监管食品安全,只有一个“婆婆” |
| |
- 2013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之前,食品安全问题由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多个“婆婆”共同监管,诸多环节下,导致监管效率不高。13日上午,菏泽召开了全市县区食品药品工商质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将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质检部门的职能机构整合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减少了监管环节,意味着菏泽将告别“一起食品问题多部门监管”的历史。 本报记者 李凤仪 食品监管问题有了唯一“婆婆” 将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12日,菏泽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食品药品工商质检管理体制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将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质监部门的职能机构整合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各县区要坚持‘人随职能走、编制随人走’的原则,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做到机构在哪里,职能和责任就在哪里。”菏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段伯汉表示,要保证上下协调联动,权力和责任相统一。 “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制,可以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实行集中统一监管。”菏泽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对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将实现统一集中监管,让老百姓吃上安全食品和安心药物。 建立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 破解食品安全高发难题 “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主要分布在乡镇和街道、社区,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区、多发区,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之一。”段伯汉表示,这次改革要求原则上在各乡镇(街道)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 根据要求,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承担本区域食品药品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行政编制不少于5名,所需编制按照每所5名从工商部门划转,不足部分在县级编制总额中调剂。 从工商部门划转编制数额为:牡丹区95名,曹县135名,定陶县60名、成武县65名,单县110名,巨野县85名,郓城县110名,鄄城县85名,东明县70名。 工商、质监和市、区食品药品管理体制 将进行调整 根据规定,工商、质监由省级以下垂直管理部门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两部门的行政编制纳入同级行政编制总额,其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 同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牡丹区分局及牡丹区分局食品药品稽查大队,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为牡丹区管理,编制、人员和相关经费一并划转。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牡丹分局及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牡丹分局及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划转后,由牡丹区将区食安办、食药监、卫生、工商、质监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及机构进行整合,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区政府的工作部门。 工商、质监体制调整和市、区食品药品管理体制调整涉及的机构编制、人员、干部档案等划转交接工作,原则上将在2013年11月中旬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