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0日讯(记者 许君丽 见习记者 桑志鹏) 巧用贝类的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过精心设计、雕琢、堆贴,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就呈现眼前。16日,本报小记者体验活动走进孙家疃小学,学习贝雕做法,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让小记者们直呼“太过瘾了”、“没做够”。 孙家疃小学靠近大海,学校将“扬帆向未来”为学校口号,寓意孙小的师生和家长,乘着海文化的风帆,不懈进取,扬帆远航。校园里,海文化教育氛围很浓,其中贝雕艺术算是一大特色。当日,为小记者们教授贝雕艺术的是老师姜言言。刚走进贝雕室,小记者们就被琳琅满目的贝雕作品吸引,“太美了”,小记者韩雨童赞叹一声,一溜烟跑到展示台,拿起一只五彩孔雀,爱不释手地把玩起来。这是一只贝壳做的孔雀,她左看看,右摸摸,随即下定决心般点了点头说,“今天就学它了”。 学习中,孙家疃小学的6名精通贝雕的小师傅开始教小记者们做贝雕。这6位小师傅都是学校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人人“身怀绝技”,至少精通一种贝雕做法,五年级的解雨欣擅长做小狗、猫头鹰,五年级的陈晓芸精于小老鼠、孔雀。小记者们知道老师们的专长后,自动分组聚集到小老师身边,拿起桌上贝壳开始跃跃欲试。 分组后,小师傅们开始教授小记者们做贝雕。小记者李煜眼巴巴地盯着手中贝壳,却无从下手,旁边的小师傅解雨欣微微一笑,“先做小狗的头吧”,李煜顿时有了主心骨,随手拿起两个贝壳开始制作。解雨欣停下手中工作,郑重地告诉李煜:“做贝雕最重要的是构思,先在脑海中想好贝雕形状,根据形状选择贝壳种类,再做起来就轻松。” 随后,解雨欣解释了制作小狗的诀窍,“虾夷扇贝有点鼓,很像额头形状,最适合做小狗脑袋。”“胶很烫,小心烫手。”“上胶要快,要涂在贝壳的里面。”在解雨欣耐心地指导下,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狗在李煜的手里诞生了。 做完小狗的李煜并没有停下手中工作,只见他双眉紧锁,像是思考着什么。随后,精心挑选了几个贝壳粘在小狗身上,这才露出了笑脸。一旁的解雨欣看到李煜的动作后,很开心,“有创意,不错!”,李煜捧着自己做的贝雕跑到妈妈身旁炫耀,“妈妈你看,我又给小狗加了一顶‘小礼帽’,一条‘小领带’。”旁边的李妈妈摸了摸李煜的头,笑了。 两个多小时的学习时间很快过去了,小记者们一个个显得意犹未尽,不愿离去。孙家疃小学的林校长又领着小记者们参观了学校的特色展室,展室里60多种贝壳和标本让孩子们直呼“过瘾”,大开眼界。仍然意犹未尽的小记者又参观了学校,不少小记者纷纷拍照留念,依依不舍离开了孙家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