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爱心妈妈”团队
嘉祥县公益组织
【主要事迹】
2007年六一儿童节,嘉祥县的几名电力女职工,参加了县妇联组织的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活动。了解后才知道,这些孩子有多需要呵护。她们便将这种结对子活动坚持了下来,有的给钱给物,有的把留守儿童接到家里,有的隔三差五去看望,有的干脆认作“女儿”、“儿子”。在几位“爱心妈妈”的带动下,更多的“爱心妈妈”,甚至“爱心爸爸”、“知心姐姐”、“知心哥哥”也加入进来。
今年5月,“爱心妈妈工作室”正式成立,团队更加正规。
|
|
文/片 本报记者 岳茵茵
四年前,文慧和程程的相遇,改变了两人的一生;两年前,宜华也遇到了他的知心大哥韩兆峰;一年前,满琳有了一个“大女儿”……文慧、满琳、韩兆峰各有不同的家庭,但都与贫困留守儿童、孤儿结了对子,成了孩子们口中的“爱心妈妈”。 这几天,文慧正忙着给儿子买鞋子。“前两天去看我儿子,他又长高了。”文慧口中的儿子叫程程,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 四年前,文慧参加一次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遇到了程程。“宝贝,你爸爸妈妈在哪打工?”文慧以为程程和多数留守儿童一样,父母在外务工,没想到程程哇的一声哭了。不知所措的文慧后来才知道,程程还没出生,爸爸就出车祸去世了,妈妈生下他后也改了嫁。 “我妈妈原来对我挺好的,后来又有了孩子就不要我了。”程程哭着,一滴泪正好落在文慧的手背上,像一根钉子扎进了文慧的肉里。“我当时就发誓要像对自己儿子一样对他,给他一个家。” 文慧的同事满琳,也正为12岁的女儿丹丹张罗棉衣。“天冷了,孩子长得太快,去年的衣服穿着都小了。”一年前,36岁的满琳与嘉祥县梁宝寺镇的孤儿丹丹结成对子,丹丹叫她满妈妈,她叫丹丹大女儿。 丹丹4岁时,她的亲妈妈抛下父女俩外出打工,再也没回来。5岁时,爸爸因肌萎缩去世。丹丹从此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自从认识了满妈妈,她的人生发生了变化。每逢节假日,满妈妈会接她到城里住两天,她也因此第一次吃到了肯德基。 重阳节那天,韩兆峰收到在烟台上大学的弟弟宜华的短信。他在短信里抱怨做了一个半月的家教只有600元钱。韩兆峰与他短信聊了两个小时。“他受到挫折了,我得引导他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失积极向上的心态。”韩兆峰说。 两年前,韩兆峰晨练时遇到问路的宜华,小伙子穿着破旧的校服,一双胶鞋到处是洞,推着一辆大轮车。攀谈中得知,8年前他的父亲因癌症去世,大哥是个哑巴,二哥在安徽上大学,他也考上了烟台大学。除了低保,母亲靠捡破烂维持整个家,没钱上学,他来城里问怎么办助学贷款。之后,韩兆峰不但为他凑集学费,每年都会给他生活费。 第一次吃肯德基、第一次去城里住、第一次去科技馆……“爱心妈妈”给了孩子们无数个第一次,他们也收获了孩子们的爱。“亲爱的妈妈,我想你了,你想我了吗?”这是嘉祥县一名留守儿童写给“爱心妈妈”的信。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孩子们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胜似血缘的依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