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乾 1958年和1959年毛泽东主席曾两次视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毛主席第一次视察是1958年8月9日。时任山东省农科所副所长的秦杰同志陪同毛主席视察了棉田,并亲自数了数一棵棉花上的棉桃数。毛主席看到有的果节上没有桃子时,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当回答说“这是脱落了”时,毛主席当即指示:“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可以研究个办法,叫它少落或不落。”为此,我们全院科技人员认真落实毛主席这一指示,不仅对棉花,而且对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在育种、栽培等方面开始了艰难曲折的研究工作。 1959年9月21日,毛主席不顾劳累,在日理万机中又抽出时间第二次到我院视察棉田。记得恰巧在这一天,我的大女儿出生了,当时全家欢欣鼓舞,为这双喜临门的日子无比高兴。 我出身贫苦,从小是靠吃百家饭长大的,是党和毛主席把我从苦海中拯救了出来,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就没有我的今天。吃水不忘掘井人,毛主席的恩情永远牢记心中。为落实毛主席视察我院时“你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指示,农科院再次成立了棉花队,从全省各地植棉先进单位聘请植棉能手,时任山东省农科院院长的卢洪同志亲自调我到棉花队任队长。我感到光荣,又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我与秦灿石等同志采取温室营养杯育苗、稀植栽培(每亩2000株)、精心管理等措施,进行试验。刮风怕棉花被吹倒,下雨又怕棉花遭淹,起早贪黑地在农田中忙碌。亲自逐棵修棉、施肥、打药、浇水;逐棵调查芮铃脱落情况并进行登记,有的还绘制了图表。在这期间,当年的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李震同志多次深入棉田、地头,询问棉花生长情况,院领导更是关怀备至。几年的时间,棉花芮铃脱落率由60%-70%下降到34.5%,获得亩产皮棉274.5斤的好成绩,创下了当年的全国最高单产纪录,终于向毛主席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此,山东省农科院荣获了山东省颁发的“全省棉花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本文作者原为省农科院科研处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