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徐庆增和他的黑陶作品。
见习记者 杨磊 摄 | | 徐庆增在制作黑陶。 见习记者 杨磊 摄 |
|
见习记者 贾君婧 通讯员 殷同刚 徐庆增,在大众看来无外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在黑陶业内却是响当当的名号。从事黑陶制作工作25年来,徐庆增从最初的900元起家,发展到了2013年济阳唯一一个济南首届艺博会的参加者。这期间,荣誉无数,心酸亦无数。
900元钱起家 开始黑陶创业路 1988年,18岁的徐庆增走上了黑陶制作的道路,到现在已是一名拥有25年黑陶制作经验的“老人”。“18岁那年初中毕业,正好赶上乡镇企业招工,我就进了济阳县黑陶工艺制品厂。”徐庆增说,自己刚进黑陶厂的时候只是一名学徒工,用了三四年时间才出师,接着又成了别人的师傅。在黑陶厂的日子,直到2000年工厂私有化后才画上了句号。 “2000年算是一个新开端,之后就出来单干了。”工厂私有化成就了徐庆增的“黑陶梦”。在河北继续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制陶技术后,徐庆增在济阳街道办事处徐庙村一所废弃的学校里开始了自己的黑陶创业路。创业初期是最艰难的时候,身上只有900元的徐庆增,用450元买了拉胚机,用200元买了电机。“那个时候买不起搅泥机,就只能自己用木锤砸,费时费力不说,砸出来的泥还不结实。”回忆起创业时的情况,徐庆增很是无奈,“后来,我就拿出一部分钱去回河的一个黑陶厂租用他们的搅泥机。” 搅泥机的问题解决了,徐庆增为自己的黑陶定位“大而精”,做一些比较大型的黑陶供应给其他黑陶厂。“我那个时候没有窑,只能卖半成品。”问题出现了,半成品的黑陶易碎,在运往厂家的路上损失很严重。“前三年就是在不断地赔钱,又过了二三年才挣回来。”2006年以后,徐庆增的黑陶厂逐渐走上了正规,到2009年,徐庆增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在单纯销售黑陶的基础上开始参加各种展览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黑陶厂。 请来师傅烧窑 妻子一旁偷艺 “做黑陶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要细心、耐心,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前功尽弃,而且很多环节是人很难控制的。”徐庆增说,自己的儿子都不愿意学做黑陶,很多人都无法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做黑陶。“之前黑陶厂中有50名员工,到现在还剩下不到10人。” “学做黑陶很不容易,做成一件成品,需要20多道工序,每一步都不能出错。过程之中,会有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毅力。”说起黑陶生涯,徐庆增对当初学习烧陶的经历记忆犹新。“2003年,我的黑陶厂建窑以后,烧窑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徐庆增说,刚开始的时候在村里找了一位曾在其他黑陶厂工作过的师傅,结果烧了三窑,炸了三窑。“我就又去龙山请了一位老师,没有钱给他,只能跟他分窑。分窑就是将一窑里的成品,对半分。”为了尽快学会烧窑的诀窍,章丘师傅烧窑时,徐庆增的妻子就在一旁偷着学习。“直到第四窑,我终于成功烧出了成品,激动地在门口放了好多鞭炮。” 不断创新 每个月要出一款新品 黄河中下游地区作为龙山文化的发源地,黑陶的生产加工商不单单徐庆增一家。想在众多同行中让大家认识自己、记住自己、认可自己,对徐庆增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就是要做别人做不出来的黑陶。”徐庆增说,自己思考过黑陶路的走法,最终将自己的黑陶定位为“奇、巧、新”。别人已经做过的黑陶,徐庆增绝不效仿,他做的黑陶都是别人做了但没成功,甚至连尝试都没有勇气尝试的作品。“我希望走自己的路,不与别人雷同。” 之所以能在业内打出独具特色的“徐庆增”黑陶,这与他高超的技艺不无联系。徐庆增介绍说,自己的黑陶与其他人的黑陶相比,主要是拉坯和浮雕比较出众。“有些黑陶的生产商,经常做些简单的瓶瓶罐罐之类的,而这些东西在我这里是绝不会出现的。我的拉坯比别人大、比别人精,才能比别人有市场。”现在,徐庆增的黑陶作品所用的拉坯技术只有拥有二十多年拉坯经验的老工匠才能做出。 “很多黑陶上的花纹都是线描或者刻上去的,我的黑陶则主要采用浮雕的式样。”浮雕的难度要远远超过线描和刻印,徐庆增偏偏就要用这样高难度的技艺打造自己的品牌。“现在,我要求黑陶厂每月都要出一款新品,要有持续不断的创新。” 透过单纯的象形 挖掘作品深层意义 “我的黑陶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象形,而是更深层的意形作品。”徐庆增说,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其深层意义。“这件作品,取的是龙生九子之意。中华民族本就是龙的传人,更有九九归一之意。”徐庆增对自己完工不久的作品“九龙薰”很是满意。“薰”在古代的主要功用是放置熏香,后来逐渐有了观赏的价值。徐庆增的“九龙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头部是龙的第九子貔貅,有招财进宝之意,中间囊括了正面龙和侧面龙,底部做上凤凰,与肚部合为龙凤呈祥。据徐庆增介绍,这件作品花了3个月时间,总共做了6个,最后成功的只有4个。“虽然很辛苦,但很值得。”徐庆增说,在11月8日的济南首届艺博会上,作品“九龙薰”为其赢得了众人的赞扬,“同行看了都止不住地夸赞”。 类似于“九龙薰”的作品,徐庆增手里还有一批。修坯房里的“中国福”同样精彩,作品中间是一个巨大的葫芦,周身挂满小葫芦,细数得知共有56个葫芦,徐庆增解释,“56个葫芦意味着中国的56个民族,这些葫芦通过藤蔓紧紧连在一起又喻指56个民族团结共生”。晾晒房里的“中国梦”作品的主要图案为一只在高空中翱翔的老鹰,取其“鹏程万里”之意。 正是这些外观与内意共存的作品,让徐庆增逐渐得到了众人的认可。2012年第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会上,徐庆增的“龙腾盛世”荣获“鲁王工坊杯”山东省工艺美术新人奖金奖,同期比赛中,其“岁寒三友”又获“宜景宜人杯”山东省工艺美术新人奖银奖。荣誉无数,徐庆增仍一如既往坚持“做好黑陶,创新黑陶”的理念。“我要把黑陶一直做下去,做大做强,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行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