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11月28日讯(记者 李楠楠)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一些浑水摸鱼的情况也随之出现。为了让志愿服务长期化、制度化,市文明办逐步建立起志愿服务把关机制,志愿者违反纪律,将被清除出志愿服务组织。 “近年来,烟台市在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自发的志愿者组织成份复杂、背景不明,个别组织以招募“义工”之名组织传销,个别组织以义务宣讲“传统文化”的名义搞宗教宣传等现象。”烟台市文明办副主任曲波说。 烟台市慈善总会办公室副主任许夫新说,2006年义工分会成立时,只对义工年从事义务服务的时间进行了规定,在年龄上没有任何限制。经过实际操作后,义工分会逐渐对年龄加以限制,并且规定14至18周岁者须经其法定监护人同意才能注册。 许夫新介绍,市民要注册成为一名义工,要先参加一个义工组织的义务服务,服务时间达到8小时以上,并且由义工组织推荐,接受义工组织面谈咨询,注册后需要参加慈善义工分会组织的新义工培训。同时要求义工不得不向服务对象收取或变相收取报酬和谋取其他利益,不接受服务对象的馈赠。 此外,《慈善义工组织和慈善义工登记注册规程》也规定,义工不得以义工身份从事任何以营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义工尊重服务对象,对服务对象的隐私、背景及资料予以保密。对有违反纪律的义工,将给予警告、批评直至清除出义工组织的惩罚。 “之前由于把关不严,极个别目的不纯的人混进了义工队伍,违反了义工守则,干了有损义工形象的事情。”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鲍寿庆说,除及时注销义工资格外,慈善总会还会将这部分人移送有关部门查处,有违法行为的,追究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