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车,早该“金箍”加身 |
——访潍坊市政协委员王新航 | |
- 2013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时年57岁的王新航是位企业家,是位公益人士,也是一位政协委员。 早在2009年,他就盯上了公车改革。他在两会上提出的车改方案,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要批示。 四年来,他看到了潍坊进行车改的决心,关注着潍坊车改制度的逐步完善,见证着车改取得的一步步成就。 本报记者 刘蒙蒙 韩杰杰 “给公车的轮子上把锁!” 记者:2009年潍坊两会的时候,您就提出了公车改革的提案。您当时是怎么关注到这个话题的呢? 王新航:那个时候,公车改革不如现在深入,公车管理也不甚严格。平时我就注意到,很多公车用处并不多,有的公车就相当于辆“班车”,平时的功能就是接送领导上下班。虽说公车利用率低,但是还要配上专门的司机,司机工资加上车辆运行维修费用,一年就得6到10万元。公车运行成本太高了。 我想,如果将配备专车改为发放交通补贴,既能方便工作人员执行普通公务,还避免了公车闲置,减少了司机的薪酬支出,公车消费会大大降低。因此我就做了一个公车改革的提案。
记者:公车利用率低是您调查的结果吗? 王新航:写提案前,我到市政府门口蹲了三天,记录进出公车的次数变化,询问一些司机。通过调查,我发现,工作时间内公车的进出次数并不多,有的公车真正用在公务上的时间也就占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是家属和司机用。 调查中也听到很多百姓的反馈声音。一些公车出现了诸如公车私用、虚开维修单等不规范行为,或是有些单位引进了超标车、超编车,影响很不好。公车私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着政府部门的廉洁形象,消耗着人们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我觉得应该给这些公车的轮子“上把锁"。 当时提案交上去后,没想到市领导很重视,当时时任潍坊市市委书记的张新起还就提案进行了批示,并提出实施意见。市政府也将公车改革列入潍坊综合配套改革计划。 现在,潍坊公车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各单位对公车使用有了严格的规定。这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 终结公车,要走市场化路子 记者:您觉得应该如何给公车上锁? 王新航:“上锁”的方法有很多。1997年广东省开始对公车改革进行试点,其他各地车改也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在监管方面,加强对公务用车的使用监督。像对公务用车实行标识管理,让公务用车透明化运转,如有多少辆公车,每年花费多少,都要说清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相信会很好地遏制公车私用、滥用的现象。 记者:现在潍坊市场上已出现了公务用车租赁公司,您怎么看待? 王新航:公车改革的目的就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现在公车采购成本高,运行维修成本高,公车使用早就应该实行社会化市场化。单位养车不仅成本高,漏洞也多,不好监管,而公车转向市场化后,用车就相对透明了。车改的实施,对租车公司等社会化的车辆机构来说,是个商机。在市场竞争下,这些公司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管理,提高良好服务来挖掘这个市场。 车改要定下明确时间表 记者:全国各地车改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基层车改探索方案层出不穷,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公车问题始终未获实质性改观。你怎么看? 王新航:公车,在过去是一种权力象征,也是一种变相的福利。群众对公车意见大,并不是反对单位有公车,而是大量的公务用车用在了个人私事上。车改确实要考虑一些现实因素,因为它毕竟损害了既得利益者,会遭遇来自这方面的阻力。 公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目前的问题焦点在于如何提速。现在国家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法对浪费条例》,对公款吃喝、公务用车做出了明确要求,日后还将出台细则。在这个背景下再推进车改,肯定成效收获颇丰。 车改提速,仰赖的是一套完善的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如何申请使用公车,如何报销,违规之后如何处罚,都要规定下来。对公务用车的管理进行立法,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要限定时间改革,不能拖拖拉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