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尚磊 通讯员 赵静 市委十二届四次会议以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东融西借,跨越赶超,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抓“一区一圈一带”的发展机遇,从细化跨越赶超目标入手,不断创新方法和路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多项工作走到全省前列,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凝神聚力 明确发展目标 记者: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那么疾控部门以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来迎接这次机遇或者说是挑战呢? 赵金星: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中心实际,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一是以总目标激励人。全面分析聊城疾控事业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三年三大步,努力打造冀鲁豫疾病预防控制科学发展高地的总体思路。确立了全面实现疾控事业跨越赶超,到2015年全面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建成全省一流疾控的总体目标。二是以分目标凝聚人。在中心十二五规划总目标基础上进行了分阶段有重点的定位。2011年定为事业谋划年,2012年定为规范管理年,2013年定为项目突破年,2014年定为全面提升年,2015年定为争先进位年。结合跨越赶超目标,对近三年争先进位指标重新进行梳理,进一步提升了目标要求,明确了提前完成目标的时限要求。三是以疾控梦感召人。结合中国梦,提出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聊城疾控梦,即“保障聊城人民健康的梦”。就是通过运用预防医学等学科原理,秉承创新的精神,让广大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实现聊城人民的健康梦。 强化服务 护航创业大潮 记者:市疾控中心在我市“二次创业”的大潮中做了哪些工作呢? 赵金星:疾控中心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职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维护群众健康,保障二次创业的顺利开展。从这方面讲,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率先在全省开展“星级接种门诊”和“数字化接种门诊”创建活动;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和短信预约服务;积极实施“强县、建乡、管村”免疫规划管理模式,启动薄弱乡帮扶计划,对重点乡镇予以突破。二是把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主动监测、病人治疗以及病人关怀等内容,全部纳入“老蔡在行动”,着重从专业品牌、文化品牌和社会品牌三方面打造“老蔡在行动”服务品牌。三是在执法主体划转、面临形势严峻、承担任务艰巨的情况下,积极开发、沟通、交流、巩固,职业病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创造了全省疾控系统职业病防治的聊城模式,保障了驻聊企业职工的健康。四是积极开展五进活动和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升了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和健康技能;在加强健康教育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健全了县、乡、村健康教育网络。在2012年我市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全省综合排名第一的基础上,力争有新的突破。 狠抓管理 推动事业发展 记者:市疾控中心在市委、市政府“东融西借”的发展思路背景下,如何实现了事业的大发展? 赵金星:事业的发展靠管理,更靠人才。近年来,我们以人才培养为重点,理思路、强管理、抓创新,走出了一条聊城特色的疾控发展之路。一是创新培训强基础。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培养、培训。同时,我们定期开展集中进行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实行内部学分制,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设立教育科研奖励基金,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院校合作,和山东大学、泰山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先后共建了实践教学基地,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二是创新思路聚合力。继续坚持“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实行人员、资源、督导、考核的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部署、统一资源整合、统一行动措施、统一督导检查和统一考核奖惩;强化品牌意识,在2012年全市疾控工作“一县一亮点,一县一特色”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创特色,出亮点,树品牌”的工作思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做好疾病控制与卫生应急创先争优试点项目工作活动。三是创新管理提绩效。实施中心、科所的两级管理,明确科室管理内容,加强管理力度,做到管理关口前移和重心下沉,提升了管理效能;全面推行项目管理,明确项目负责人及其合理调配资源的权利,确立项目监督人,负责督促项目落实,明确项目内容、时限、标准,采用PDCA循环法开展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推动了事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