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故事 40多年的军旅生活 曾经过短期培训,在村里当上一名“赤脚医生”的秦军,心里向往着能当一名军医,为部队里的伤病员和市民看病。1969年12月,秦军应征入伍。 入伍第一年,秦军被分配到新组建部队重炮连指挥排通讯班,当了一名无线电报话员。“冬天参加两个月的野营拉练,数千里行程啊!”秦军回忆着,脸上却始终带着微笑。由于自己身材矮小,有时候晚上突然紧急集合,身上背着沉重的电台行军时,经常感到很吃力,跟不上大部队,一天走下来,他的脚上也常常会磨起水泡。 每次到了宿营地,秦军总会坚持写下自己的心得笔记,他笑着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这是在曾经的日记中写下的。 1978年3月,秦军正式开始从事病例诊断和技术工作,“当时病理隶属于检验科,前五年都是我一个人干。”他稍稍皱了下眉,继续回忆着,既要阅片发诊断报告,还要做诊断前的取材、切片、染色等技术工作,因为当时病理室的条件很差,“在两小间平房里工作的。”他双手在胸前比划着,每天接触福尔马林、二甲苯、切片石蜡等有害物质,加上没有排气排毒等通风设备,慢慢的,秦军染上了一些慢性刺激性疾病。 2007年2月,秦军退休了。5月的时候,院首长及政治处的同志找他谈话,希望能“退休不退职责,退休不退岗位”。秦军知道了科室的人员现状需要他,当即就同意了,他告诉我们他当时的心态就是:“生活中总有一些值得记忆的东西,也有一些要放弃的东西,放弃与坚持是每个人面对人生问题的一种态度。” 显微镜搬进病房 随着年龄的增长,秦军身上积累的不少疾病,大大小小做了8次手术,为了不影响工作,秦军都选择了在周末进行手术,输液放在中午和晚上,有时甚至是,科内的同志将显微镜搬到病房来看,以确保工作和治病两不误。 2012年,秦军经常感到腹部胀痛,时感寒颤,一直忙着工作的他,并没有太在意。随着腹部持续性疼痛的加重,秦军再次被推上了手术台,腹腔内的浓液达到了400多毫升,阑尾也已经化脓坏疽,手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术后20天,秦军就开始半天阅片签发病例报告,半天休息。 刀口还未拆线的时候,妇产科送检一死婴,秦军立马带病亲自进行了尸检,他始终记得自己最初的信念:“要做一名称职的人民军医。” 这次患病过后,秦军感到:“工作固然重要,身体更为重要。”“平安、健康、幸福”,看似简单的六个字,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永远。说到这里,秦军希望大家记住这些简单的道理:“喝酒不过量,抽烟不过度,开车不超速,大事不糊涂,小事不清楚!”
本报记者 于涛 曲晓芳
107医院病理科的主任秦军是《齐鲁晚报》的读者,今年65周岁的他从事病理工作已经近30年。早在80年代的时候,就坚持自学,利用出差、探亲和参加学术会的机会像前辈们请教。从踏入部队的那一刻,秦军就立志要做一名称职的人民军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