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期栏目已刊发笔者上世纪90年代出差到新疆的游记。此次再将吐鲁番周边的特色风景与读者聊一聊。
坎儿井 此景被誉为与长城、大运河齐名的我国三大人工奇迹之一,几乎人人都听说过。我在当地办理业务时到了一个城郊的农户家中,他家房后便是刚开垦的葡萄田。信步走到这田中,看到三根木棒搭成个架子,架子上吊着一个水桶,看来这是一眼水井。我走过去看了一眼,与我们的水井不同,没有井台,井口堆砌了些石块,很凌乱,并不高出田地多少。往下看黑咕隆咚不见底。随口问了一句:这还有水井啊?主人回答:这是坎儿井。我很诧异,闻名中外的坎儿井,就这么不起眼?可能看到我的失望,主人抬手一指,我随着他的指向看去,远远地隔着几十米就有一片类似的石块堆砌,非常的直,一直向两头延伸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 原来坎儿井的工程浩大体现在建设体系上,而不是单独的一口井。它的构造原理是在水源地打一口竖井,打出水来,在吐鲁番,水源地往往在天山脚下,以收集雪山融水。然后向盆地方向挖横井,隔几十米再打一眼竖井,以保证挖掘方向和掘土的清理。竖井的深度往往有几十米。就这样一直挖竖井与横井绵延几十公里。这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直到挖出几十公里的地下暗渠,水会流到地面上。 看完了原始状态的坎儿井,我又到了坎儿井乐园去探究了一番。下到井里才发现横井很矮,应当不超过1.5米,竖井也比胶东的井细窄很多。通常水流不满,但常年不歇。坎儿井的历史可上溯到两千年前,我大致计算了一个10公里长的坎儿井土石方。应当超过30000立方米,这些土石都是先民弓着身子一锹锹挖下,用柳筐一筐筐运出地面的。而整个吐鲁番有超过2000条,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啊!但因种种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能用的坎儿井不过百十条,现在可能更少。我能看到原始状态下能用的坎儿井,也算一种机缘巧合吧。 火焰山 火焰山在大众心中的印象是西游记中的描写。吐鲁番的确有一座火焰山,而且与西游记描写的地理位置大致相近。景色特点就是红色岩石组成的山脉。火焰山大约离吐鲁番40公里,在我印象中紧靠着新疆公路大动脉312国道。在吐鲁番与鄯善之间。是一条长长的山脉。山脉并不全是红色的。有一段大约十公里左右山势整齐雄伟,颜色以土红为主,山高大约三四百米,山腰以上如斧劈刀砍,直上直下的悬崖。山腰以下到处都是崎岖不平的褶皱,闪着青色和火红交辉的光芒。在烈日暴晒下尤甚。来到火焰山前,我并没有到景区去看些有关西游记的雕塑,而是寻找到一处稍平坦的褶皱,试图爬上山顶。用了半个小时爬到山腰,但看着高耸的山顶,已汗流浃背,气不够喘。揣测几番还是放弃了。其实火焰山适合远观,在三五公里外看到烈日照耀下,整个山就像是个火炬,真的像火焰在燃烧。另外在夏天最热时气温可达四十多度,在山旁可清晰地看到热浪将山的影像幻化的不断晃动,也像火焰燃烧的感觉。可能这也是火焰山得名的一个原因吧。 阿斯塔纳古墓、高昌古国 阿斯塔纳古墓是当时新开放的景点,业务单位的经理执意拉我去参观了一下。景区就在戈壁滩上,但奇怪的是此处的石头不多,又不是沙漠,倒像是粘土砂石构成的地面,这在吐鲁番地区并不多见。在沙地上有一个伸到地下的通道,宽约两米,长三四十米斜着直入地下。顺坡而下会到一个三十平方大小的墓室,墓室中亮着灯。印象最深的是墓室两侧,栏杆的后面横七竖八的堆满了干尸!各种形态都有,最可怕的一个手直勾勾的伸向通道,像要抓人一样。吐鲁番气候干燥,据说人死后被埋在沙里都会变成干尸,当时可能尚未整理,就随意将干尸堆砌,绝对是重口味!当年的我年轻气盛都忍不住恶心。赶紧出来透气,别的墓室也无兴趣参观了,只是感觉墙上的壁画相当精美,颜色鲜艳,就像刚画上的一样。 高昌古国也是与交河故城齐名的古城遗址,高昌是古代西域的王国,延续近千年。此古城遗址始终是高昌国的都城,而交河故城只是它治下的一个城邦。高昌国在中土历代的典籍中都有记载,玄奘取经曾重墨记载在高昌的经历。但我看来其虽规模较大,但保护的不如交河故城,建筑特色也不如交河。离开时突然发现农人在城内的空地上赶牛耕种。心中蓦地出现了两句古诗“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昔日繁华的都市,今日变成耕种的田地,不由得使人怅叹。 文/曹洪涛 达人档案 姓名曹洪涛,职业律师,曾在国企工作十年,律师执业十几年。读书未曾破万卷,行路远过数万里。早年出差曾跑遍大半个中国。喜欢在旅程中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运用自己的观点去诠释不同的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