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凌文秀 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了首届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12月16日起,全国推荐的996个候选家庭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上公示,其中聊城有三户人家入选,他们分别是东阿县的鞠树银一家、开发区东苑小区周庆月一家、临清市先锋办事处孟店居委会韩友庆一家。 韩友庆:募捐图书建书屋,村民都能免费借阅 别看韩友庆家在农村,他们家的藏书却很丰富,有15000多本。他通过读书体验到农村落后、农民穷,主要穷在没知识。初中毕业后,韩友庆先后到部队服役、外出打工,2000年回到农村务农。 看到农民还是传统的种地方法,韩友庆感觉这样不行。2001年,他开始卖农资产品,一边请教科技人员,一边买书买光碟看,边干边摸索,逐渐他的生意越做越好。 韩友庆从小喜欢读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涉猎非常广泛,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孩子的母亲,虽然要照顾家庭,还要忙于工作,但每天还会抽出时间来读书、看报,为孩子做学习的榜样。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他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一家人一起上书店或者图书馆。 他逐渐感觉到知识的重要性,便联合部分农户和在外工作的知名人员,进行捐书,现在他家的藏书包括村民的部分藏书集合到一块,开了一个书屋,免费对外借阅,带动周边的村民共同学习,共同致富,辐射半径达10公里。 他还经常邀请外地的农业专家来他村讲课,讨论,通过比赛,讨论来提高农民的表述能力和阅读能力,深化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掌握。 周庆月今年72岁,是开发区一名退休职工,家有藏书6600册。他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养成了爱读书、爱买书的习惯。 由于长期阅读书籍,逐步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书法、诗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庆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山东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等。 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周庆月高中毕业后回到蒋官屯的家里。作为高中毕业生,周庆月成为村里“有大学问的人”,于是每逢红白喜事,村民们都来找周庆月,让他帮着写帖子。虽然是高中毕业,但也没有接触过写帖这种事,特别是对于传统文化中各式帖子的写法,周庆月更是一头雾水。 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周庆月翻阅了大量古籍,还买来《康熙字典》、《辞源》等工具书钻研。周庆月告诉记者:“那时候他背这些帖式和天干地支等一些知识都迷了,天天念叨,村里人都以为我犯病了。” 四十多年来,周庆月共搜集了1000多份、400多种古帖,他也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很多外地的人前来请教他各种帖子的写法。2007年,他出版发行了《柬帖法式备览》一书。 周庆月的书法也在各级书法大赛活动中获奖,书法作品受到同道好评。 最近两年,暑假期间,他都被应邀为开发区教师举办书法讲座,培养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书法、诗词代表作先后被多家刊物发表。 周庆月:四十多年搜集400多种古帖 鞠树银:带动家人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鞠树银介绍,除了家里书柜上的图书,储物间还有二十箱。他的藏书种类丰富,既有专业的法律书籍,又有生活百科,红色书籍是其藏书特色。记者看到其书架上摆放最多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图书。 鞠树银是东阿县法院一名退休职工,从2003年起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去济南、北京等地出差,工作之余,他经常逛文化市场。于是,爱读书的他萌生了藏书的念头。 历经十年的艰辛奔波,他省吃俭用积累的每一分钱投入到购书中,日积月累,现已藏书5000余册。其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的图书达1200余册,红色宝书、领袖、将帅画像是特色。 在鞠树银的带动下,全家人互动互学,儿子、儿媳们都坚持每天读书,并写读书笔记。爱人也常读相关书籍,三岁的小孙子也认真看幼儿图书。全家人呈现出一派喜书、爱书、藏书、读书的书香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