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政府、学界和公众对城镇化的路径问题仍然存在分歧。一个突出事例便是“中小城市派”与“大城市派”观点针锋相对。 “中小城市派”看到了种种现实约束,却未能看到户籍、土地等方面的改革若能取得突破,许多阻碍农村人口流向、融入城市的因素将大为削减。“大城市派”有力论证了大城市的经济合理性,但对“中小城市派”屡屡指出的“大城市病”,或采取回避态度,或归结为这只是城市管理水平的问题。 时至今日,我们需要超越城市规模之争,各执一端、非此即彼的争执实属无谓。大中小城市拥有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功能,不可偏废,过去如此,未来亦如此。推进城镇化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对城镇化业绩最有评判资格的,是生活在一座座城市里的居民。对于城市规划等事关生活、生产、生态的重大事项,他们应当拥有最终发言权,这应当体现为切实的制度安排。(摘自《新周刊》杂志,作者胡舒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