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矫正对象每天都手机定位 |
目前省城社区矫正人员3769人 | |
- 2013年12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登录手机定位平台,查看辖区内每一名服刑人员的具体位置,成为赵奎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 |
|
文/片 本报记者 刘雅菲 社区矫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项比较陌生的工作。社区矫正是做什么的?基层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劳教制度废除后,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18日,记者对济南市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探访。 三个人负责30多名 矫正人员 “我们这个所里,有编制的工作人员一共就俩,我是所长,卫明是副所长,此外,还有一名从事社区服务的大学毕业生。”18日,记者同赵奎一见面,他这样介绍了他所在的文东司法所。 在三人共用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司法所的工作职能,社区矫正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占用了我们百分之七十的精力。”赵奎说。 据了解,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法执行活动,适用于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的人员。 每名矫正对象每周要以电话形式向司法所汇报一次思想活动情况,每月要交一份思想汇报,每个月要进行不少于八小时的社区服务,接受不低于八小时的法制教育。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每月还要走访矫正对象本人及其家庭、所在单位或村委会,做好谈话记录,及时掌握矫正对象情况。 早上一上班,赵奎就会打开矫正对象的手机定位平台,看到辖区内的矫正对象都在正常的活动区域内,他才着手进行下一项工作,“如果发现手机关机、不在正常区域内等情况,我们得马上打其他的联系电话,问清楚情况。在接听矫正对象的电话汇报和查看他们的书面思想汇报的时候,我们得密切注意他们的变化,他们高兴不高兴、最近生活状态怎么样,都装在我们心里。” 文东司法所的这三名工作人员,要面对三十多名矫正对象,“每天忙得团团转。”卫明说。“社区矫正工作实行的是所长负责制,矫正对象如果在矫正期间再次犯罪,我也要被追究责任,压力还是挺大的。”赵奎说。 不少矫正对象 拒绝家访 同记者交谈时,赵奎和其他两位工作人员都是身着便装,赵奎说,这就是他们平时工作的样子,“我们没有警服,能穿上警服执法,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愿望吧。”赵奎介绍,由于没有警服,很多时候矫正对象仅仅把他们当成普通工作人员,不少矫正对象不是很配合。“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如果能穿上警服,不仅能体现执法的威严,更重要的是能让这些矫正对象有一种‘在刑意识’。”历下区司法局副局长夏杨说。 “我们得对每一个矫正对象都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要宽严相济,这就得把握好一个度,要让矫正对象配合我们,不能产生抵触心理。”赵奎说。 “我们辖区有一名矫正对象,因为盗窃被判处缓刑,司法所接收他进行社区矫正,而他拒不配合,甚至在街道办的院子里打滚,后来我们根据他的情况,制定了很多具体的措施,现在他慢慢地开始配合了。我们每个月还要到矫正对象家中家访,但不少矫正对象都不让我们到家中去,有的对这种家访感到很不理解。” 对于不配合的矫正对象,司法所工作人员并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对其处以警告,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受到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建议将其收监。“警告是我们手中唯一的法宝了。”赵奎说。
社区矫正人员 现有3769人 截至11月底,济南市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废除劳教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目前济南的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情况如何呢? 近日记者了解到,2003年,山东省被列为全国首批开展社区矫正试点的六个省份之一,济南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三个试点市之一。2004年,历下区开始进行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10年济南市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先后经历了初期试点、扩大试点、全面试点、全面试行四个阶段,现在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截至目前,济南市各社区矫正机构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9874人,依法解除6105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3769人,建立社区矫正人员“中途之家”基地两个,建立各类教育矫正、就业培训及公益劳动基地89个,组织集中教育及公益劳动143738人次,个别谈话及心理咨询81678人次,为1915人解决了低保和责任田,帮助9582人落实技能培训和指导就学就业,重新违法犯罪率始终控制在0.3%以下。 济南市司法局基层工作处处长周焕田介绍说:“推行社区矫正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让一些轻微犯罪人员不离开熟悉的社会环境、不离开亲情进行改造,这不仅可以稳定罪犯的思想情绪,也有利于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判前调查工作量 成倍增加 本报记者 刘雅菲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意味着延续了近60年的劳教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劳教制度废除后,一大批原先由司法机关集中管教的服刑人员将进入社会,对这些人的日常监督、管理、帮教、矫正等工作就落到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肩上。 “最近我们的工作量大了不少。”卫明介绍,“对适用社区矫正的人员,在进行缓刑、假释等判决之前,司法所都要进行判前调查,以前一个月也就调查一两个,而11月份,我们做了十几例调查,这与刑罚的轻刑化有关系,跟劳教的废除也有很大的关系。” 不少市民关心的是劳教废除之后,社区矫正会不会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劳教呢?对此,济南市司法局基层工作处处长周焕田表示:“社区矫正制度和劳动教养制度两者适用的范围和对象、管理的方式都不同,社区矫正不可能成为另一种劳动教养。社区矫正依据的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它所适用的范围、对象,是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被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而劳动教养是对有违法行为,却不构成犯罪的人员采取的一种强制教育的措施。同时,社区矫正是把矫正对象放到其熟悉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思想教育、生活帮扶,而劳动教养相对来讲是把违法但没有构成刑事犯罪的人员进行集中管理。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两个制度不能混同,所以社区矫正不可能成为另一种劳动教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