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投进公司的篮筐,真能改变CBA的职业命运? |
|
12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信兰成透露,下赛季之前将成立CBA联赛公司,推进CBA联赛管办分离,建立新的CBA联赛体制机制。“改革,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关口”,从成立联赛办公室和联赛公司,以及管办分离、明确产权等种种方面都体现出了改革的美好愿景。但是在这份改革方案中,篮协依然对联赛重大事项拥有一票否决权,行政权力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决定力量。 本报记者 叶嘉利 篮协放权势在必行 信兰成提到的改革措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办分离,明晰联赛的经营权、所有权、收益权。就目前的形势来看,CBA联赛成立十八年来,篮协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前为了开发CBA的商业价值,篮协与盈方公司在2012年签订了5年开发合约,盈方每年付给篮协3亿元的赞助费,于是篮协监管联赛、俱乐部靠企业和地方投钱、联赛商业开发靠盈方托管的模式形成。盈方公司垄断了联赛商业开发权,俱乐部并不能放开手脚。 篮协作为联赛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俱乐部的话语权并不多,这让很多俱乐部投资人十分头疼。比如说常规赛的场次由以前的五十多场缩水为三十多场,伤害了俱乐部门票销售、商业推广等方面的利益;再比如主场的搬迁,今年山西队辗转北京又回到汾酒,俱乐部只有联赛的参与权,却没法决定自己在哪里打球。 篮协的改革方案里,成立脱离事业单位的联赛办公室和筹建CBA联赛公司,是篮协监管作用淡化的一个信号。俱乐部投资人能有多大的话语权,将是改革中至关重要的。 大家都赚钱, 才是好公司 CBA联赛是中国最赚钱的体育联赛之一,可是俱乐部的经济情况却十分惨淡,几乎没有哪家球队是赚钱的。上赛季CBA每支队伍从篮协得到了1200多万元的分红,这些钱并不能改变俱乐部连年亏损的事实。 俱乐部每年的投入资金,至少在三四千万元。而收入方面,除了篮协的分红,还有门票的销售收入等。姚明在今年曾表示,CBA俱乐部每年的亏损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一方面篮协拥有巨额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俱乐部年年亏损,这种畸形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 今年CBA每支球队有34场常规赛,只有17个主场可以自主售票,球票的收入和曝光率的商业需求是微乎其微的。俱乐部投资人花了大钱却无法获得回报,并且还要在篮协的强力介入下戴着镣铐跳舞,这样的体制俱乐部不可能满意。 篮协依然拥有 一票否决权 在篮协的规划步骤中提到,“成立CBA联赛公司董事会。董事会主席由中国篮协领导担任,董事会主席代表中国篮协对联赛重大事项行使一票否决权,体现中国篮协对联赛行使管理和监督。” 中超作出职业化改革的决定,是俱乐部代表投票的结果。而篮协决定成立CBA联赛公司,只是发出了一声号令,篮协一贯的行政强制作风没有改变。篮协对于CBA联赛政策方向的引导并没有错,职业联赛也需要在一个可控的规范的轨道上运行。但是最让人担心的也正在于此,篮协的决定权始终没有放松。 无论如何,成立CBA联赛公司是走向职业化的一个重要开始,也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尝试。篮协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扮演的是引导和帮扶的角色,而不是棍棒号令的专断角色。让投资人有钱可赚,运动员有球可打,观众有球可赏,赞助商有名可追,这才是职业联赛的健康发展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