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然 上了大学乃至上了班,就不太去老东门了。钱包“档次”提高了,又有了泉城路、万达、恒隆;现在还有了双十一、双十二的电商节,便宜货天天在眼前晃,老东门就真的老了。我们对一样商品从心仪已久到终于买到手然后对它产生“一辈子都对你好”的年纪也过去了。商品现在在我们眼里,只有“便宜”和“贵”两种性质而已。 老东门小商品批发市场拆了。对济南80后来说,人生中又多了一点“无处安放的少年时代”。 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初中乃至高中,每周五放学后,不去老东门还能去哪儿玩?呼朋唤友,挤公交或步行,说说笑笑就到了老东门。口袋里有多少钱不重要,就是1角钱,在老东门也能买到样东西。因此小学时代记忆中最奢侈的事情,莫过于揣了十元二十元,就觉得已然是个“土豪”,就可以神气十足去老东门“扫货”。所谓货,不过是些用批发价买来的本子、笔。一群人买的时候很热闹,女生们叽叽喳喳地问价、砍价,“你看上面这个小兔子,多好玩!”“再便宜点,我们几个都买。”砍价并不真为了省下多少钱,而是觉得像大人那样在赚钱似的。基本群逛时候是你买什么我也买什么的节奏,大家凑人数换批发价,买的多是文具。元旦时候,班级要搞迎新年联欢会,班干部们就拿着班费去老东门买装饰品、小奖品。记得小学毕业那年的联欢会,为了十几支笔和本子,十来个人浩浩荡荡地去了老东门,为了买什么贺卡讨论半天,作为其中一员我觉得头都大了。而过年的时候,最有理由跟父母要一大笔零花钱,去老东门“买年货”。福字、挂件、拉花,挑挑选选几十元就搞定了。商家们放着各自喜庆的歌曲,年末的老东门一派忙碌的情形。经历过几次那种喜庆氛围,人就长大了。 跟闺蜜逛老东门是另一种感觉。步骤一般是固定的:先在门口买那家很火爆的烤鸡架。那也算济南的“苍蝇馆子”了,环境虽然脏腻,但仍旧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鸡架上肉太少了,但口味很好,以至于现在吃到诸城的鸡架,总觉得肉太多,感觉奇怪。走两步,又有麻辣烫又有烤鱿鱼、羊肉串,从哪家下嘴比较好呢?跟闺蜜分头买,买好在老东门门口集合,吃好了,就可以精神饱满、更加体面地开逛了。首饰、衣服、包包主打,高中那会儿什么都便宜,十元钱还是很有分量的。心仪的发卡、小巧的镜子、漂亮的手包……由于除了学习没其他心事,因此精力充沛,可以对一样小东西认真对待、喜欢很久,它在柜台里摆放时是闪光的,买到手里也是闪光的,戴在头上、放进包里,依旧是闪光的。最重要的是周一拿给同学们看看,一定又是一番赞美。现在就不一样了,网店有很多便宜的商品,在商家那是闪光的,买到手里就不一样了;因为便宜所以也不怎么爱惜,用过一两次就扔掉好了;更没有人注意你头上戴的包里藏的,又不是名牌,谁关注谁啊。 上了大学乃至上了班,就不太去老东门了。钱包“档次”提高了,又有了泉城路、万达、恒隆;现在还有了双十一、双十二的电商节,便宜货天天在眼前晃,老东门就真的老了。我们对一样商品从心仪已久到终于买到手然后对它产生“一辈子都对你好”的年纪也过去了。商品现在在我们眼里,只有“便宜”和“贵”两种性质而已。说起这个,想想在老东门商品市场最大的一笔投资是一个80元的背包,红艳艳的民族风,用牛皮质地的流苏装饰着。高中时候买的,背着还曾被陌生人问在哪里买的;上了大学还背过一阵;后来就不知不觉地没了。没了就没了吧,现在也没法背出门,多扎眼啊。再说,要是再被人问起从哪里买的,要怎么回答呢?“老东门啊,不过现在拆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