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默默无闻,却赢得街坊邻里赞誉;她外表柔弱,却毅然扛起家庭重担;她目不识丁,却用实际行动诠释孝的涵义。她就是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北街的孝顺儿媳——郭翠兰。 文/片 本报记者 董梦婕 通讯员 赵冰洁 任志康 幸福家庭接连遭遇变故 见到郭翠兰时正值中午,她正在伺候88岁的婆婆吃饭,因过于劳累腰有些弯了,但是精神特别好,对于采访,今年61岁的她显得有点难为情,“其实也没什么,照顾俺婆婆是俺应该做的”。而正在吃饭的老人谈起自己的儿媳则忍不住双眼充满泪水,直说要不是有这个好儿媳,自己已死过很多次了。 1975年,经过媒人介绍,23岁的郭翠兰和同岁的赵庆军喜结连理,虽然当时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但是公公婆婆都待她像亲闺女一样,让她十分满足,对家人更是悉心照料,很快就为赵家添了三个儿子,日子虽然清苦,但也其乐融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9年,公公患病去世,1998年丈夫被查出患有肺癌,看着年迈的婆婆失去了精神支柱,每天茶饭不思、以泪洗面,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郭翠兰咬紧牙关尽心尽力做好一切。可是三年后,丈夫还是走了。家里的支柱都倒了后,婆婆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她每天都想尽方法哄老人高兴,下地时也总是来去匆匆。 孝心儿媳悉心照顾5载 祸不单行,2008年冬天,婆婆突然脑细血管破裂,导致半身不遂,以至于瘫痪在床。三个儿子都外出打工,照顾婆婆的重担就落在郭翠兰一个人身上。 早晨6点,郭翠兰就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早起做完饭,让上小学的两个孙女吃了饭去上学,郭翠兰就开始为婆婆洗脸洗手,替换小便浸湿的被褥,然后再把婆婆抱到沙发上,喂婆婆吃饭。 “俺婆婆年轻时候1米7,现在身高也有1米65,要把她抱到沙发上时我就先用布绳子把她拴在身上,然后再扛到沙发上。”郭翠兰说,这样的动作每天重复3次,到现在5年了。 为防止婆婆身上生褥疮,她经常半夜起来很多次帮婆婆翻身,还买来丝绵,亲手套了10几个丝绵垫,垫在婆婆身下。1800多个日日夜夜,在郭翠兰的悉心照料下,婆婆从没生过一次褥疮,身体状况也一直很稳定。 婆媳情深,人人赞她模范好儿媳 现在郭翠兰已然成了街坊邻里心中的模范“好儿媳”,“她不是女儿胜似女儿,这么多年将瘫在床上的婆婆照顾得这么好,这个家也打理得井井有条,这闺女真不孬。”一提起郭翠兰,街坊邻里都赞不绝口。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郭翠兰的丈夫赵庆军并不是婆婆的亲生儿子,而是婆婆在其两岁时抱养的,惊讶之余,对郭翠兰更增添几分敬佩。“老人能摊上这样的媳妇是上辈子修了福。”村民说。 陈集镇宣传委员刘振称,郭翠兰虽然外表柔弱但是内心坚强,她就像一颗蒲公英,不管多少磨难、多少风吹雨打,都能借风挺过来。38年来,她秉持孝的信念,始终无怨无悔对这个家付出。像郭翠兰这样的好儿媳妇并不多见,这样的行为要大力表扬,弘扬这种孝敬老人尊重老人的精神,这样家庭才会更加和睦。 说起以后的日子,郭翠兰表示,与婆婆相处三十多年来,她悟出了孝顺的含义,只要婆婆开心,身体健康,她再累也值,今后只希望一家人和睦、老人身体健康,这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