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燕 蒋龙龙
2008年9月份,国家电网赠送给济南6辆“无辫子”的纯电动公交车做试点,用于102路、29路的高峰运行,但是仅仅使用了不到三年,2011年5月份这6辆车全部返厂维修,至今都未回归济南。 30日,102路驾驶员罗广军向记者回忆了驾驶纯电动公交车的情况。“当时是全国最先进的电动车,开起来提速快、平稳,车辆底盘低,噪音小,拉人多!”罗广军一下子说了电动公交车的多个优点,他强调,这6辆车还是冷暖空调车。“老大爷、老大娘都带着马扎在站牌上等着坐车,因为只在高峰运行,有的人都特意等好几个小时。” 当时也开过“无辫子”电车的王宁介绍,一天充电一次,刚开始充一次电能跑3圈,2年之后就跑不起来了。“就跟手机一样,时间长了,电池续航能力变差,能跑的里程越来越少。另外故障率也高了,这车全国没几辆,不好修,没配件,修一次一辆车得停三五天。”他总结,纯电动公交车推广不起来,主要是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电瓶的成本很高、续航能力差。 目前,青岛是纯电动公交车推广比较广泛的城市。据了解,青岛现有450辆纯电动公交车,服务公交线路28条。这些电动公交车没有“大辫子”,完全靠蓄电池带动,单次换电平均行驶里程由原来的90公里增至150公里,最大行驶里程达225公里。 青岛市现已建成薛家岛、延安一路、深圳路3座充换电站,可为450辆纯电动公交车提供充换电服务。充换电站采用“换电为主、插充为辅”的模式,主要通过换电方式,来完成对电动公交车的补给。电动公交车电池能量耗尽后,来到充换电站只需8到10分钟即可换上能量饱满的电池。 “济南可以借鉴青岛电动公交的模式,不过由于电池的续航能力,必须要解决充换电站的建设和布点难题。”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授蔡志理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