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碎影】 □王绍忠 齐长城是战国时期,齐宣王为防御楚国进犯而动用国力,历时六载兴建的一项浩大工程。它东起长清广里村的岭山头,西至黄岛于家村,全长615公里,由墙体、垛口、围城、关隘和望台、烽台组成。城墙高达3.5米、宽约8米,可通行并驾马车。气势相当恢弘壮观。据史书《史记·六国》记载,齐长城比秦长城还早300余年。 途经章丘的长城西起垛庄乐滋村,东达官庄镇北王庄。全长42公里,它历经2000余年的战争毁坏和风雨剥蚀,文祖镇以南和莱芜交界部分的城墙,已失去昔日巍峨挺拔的风姿,变成断壁残垣、石砾堆砌。 据大清济南知府胡烈撰写的《修复长城岭石墙记》记述,首次修复文祖南部齐长城是由清代监生大宾李世墉主持兴工。清咸丰年间,外域贼寇时常越过长城,到文祖地界的村庄掠夺财物、牲畜,扰乱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恐。长城以北的23个山村的庄头社长,便联合协议修复长城断裂豁口,由谁来挑头领工呢?众人首推文祖南村的李世墉担当,此人生性刚烈坦直。他出任“监办”的告示张贴当日,各村的捐款献料者便络绎不绝,报名上山出力者竟多达700余人。 李世墉办事粗中有细,他把民夫士卒编制成“民夫团”,选拔出料工两人,专在石场验收平整、尺码合格的料石,又推举了两人为运工,押送料石如数送往工地;还安排了两人为验官,垒砌城墙合格者,即兑现酬劳,支付粮款。他自任总监,风餐露宿、披霜踏雪、驻守工地。由于工地分工明细,工程进展顺畅。不足两度春秋,近25公里的长城便修复竣工。 再次修复齐长城是为防止捻军侵占入境盗伐山林,伤害山民。章丘县令李思深动员全县乡绅富豪,捐资筹料。加固坍塌的长城地段。现场出现了兄弟竞相报名,叔侄轮番出工的景象。李世墉在荒山野岭扎帐驻守、寸步不离工地。一天深夜,他和护工提着风灯沿官道巡查,只听得前方传来“吱呀呀”木轮车的声音,走近一瞧,是从莱芜方向过来的一伙贩卖生姜、大蒜的车队。李世墉下令盘查,来人打开麻袋一看,生姜大蒜中竟露出了利铲、刀具。看到凶器暴露,这伙毛贼转身便跑。李世墉一个“扫堂腿”便撂倒两个,一个“布袋”又摔出一个。贼人见状,纷纷跪地求饶…… 这次齐长城修复工程,提前于雨季到来之际报捷。通莱芜的交通要塞“锦阳关”,不仅恢复了磅礴、巍峨的原貌,十七处断口也连成一体。为庆贺工程竣工,李世墉还在马家场村扎制了一处戏台,从文祖青野村请来的五音戏班,尽兴地欢庆了一番。 上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新时期旅游观光的需求,章丘市政府又投巨资,对齐长城进行了全面彻底修缮,使三大关隘北门关、锦阳关、黄石关实现了高规格的复原。还依照八达岭长城的格局,在“四角城”(历城、章丘、莱芜、泰安交界处)延伸了2000米的齐长城。从黄石关南行不远处,便有孟姜女墓、孟姜女庙和孟姜女石碑等文物,据唐朝《杞梁妻》载:孟姜女哭长城的传奇故事便发生在这里。 如今,在齐长城上举目远眺,只见600公里之遥的长城,蜿蜒起伏,绕岭盘梁,隐蔽于峡涧、巍立于岭巅。它在云雾中好似银蛇摆尾,又像蛟龙腾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