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浙泉
有一首流传甚久、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叫做“东北三大怪”,其一是“窗户纸糊在外”。不过这并非只是东北的“专利”,至少在掖县(今莱州),当年也是如此。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村里刚念小学,当时,有哪户人家的窗子上镶着玻璃,那可是稀罕事儿,用现在的话讲,玻璃属于豪华的高档品,所以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全村600多户,只有几处过去是“大户人家”的大瓦房,窗子底部才是一溜儿固定的玻璃。记得我们教室的窗户,仅在最下边有几块儿挺小的玻璃,其他地方全是糊纸。 妈妈(均发去声,后一个字略轻,为当地“奶奶”之叫法)和我住的屋子邻炕的南面是个挺大的窗子,窗棂由大约一寸半见方的木头格子构成,外边糊着“毛头纸”(一种透明度较好、颇有韧性不发脆、撕开边上带“毛毛”却又不产生齐边儿的纸)。入冬之前,她让我把棉花缠在又细又短的树枝上,蘸一丁点儿豆油,在每个方格的下部,轻轻抹上一横道儿,为的是防止或减轻在潲雨雪时,纸被洇湿而可能导致破损。那可是个细活儿,油不能抹到棂面的边缘,免得降低了浆糊的粘着力。由此可见,祖祖辈辈生长在寒冷地方的劳动人民,为了适应并改善生存生活的环境,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好多诸如此类的应对“妙方”。 要说窗户纸糊在外有什么道理呢?首先,由于窗纸被小木格子“顶着”,就不易被吹开而“脱离”所糊之棂面;试想,如果糊在里面,不光容易被风吹得与木格的粘面剥离,而且几乎所有格子都会积雪,致使纸被融雪洇湿而受损。其次,可增大阳光照射的面积,假如窗纸在内,光线则会产生窗棂的阴影;同时避免了倘若纸在里面时,窗棂因存有尘土而影响到的光照。除上而外,还有利于保护窗纸,减少及减小孩子们在炕上(当地房屋一般结构,皆为窗户与炕“互邻”)玩耍时,有意无意对窗纸所造成的破坏。 由于毛头纸的质地相当好,我在老家一直住到小学毕业,记忆中似乎没有大面积更换过窗纸,只是做过局部修补。当然它的颜色逐渐变化,越来越不如起初那么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