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扩大,很多人瞅准了微信平台,在微信上开始网络交易,做起了“朋友”生意。近段时间,不少微信用户称,朋友圈里的推销行为层出不穷,还有不少网友买到假货,因为都是熟人,维权成了挠头的事。对此,律师提醒,微信交易属于个体之间的交易,微信交易很难受到法律监管,消费者在网购时,最好选择有保障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易。 本报记者 袁慧 微信买名牌包包,邮来竟是仿货 前不久市民秦女士刷微信时注意到,一个朋友销售一款号称国际一线品牌的正品女包,询问价格后觉得很实惠,便买了一个。货物邮来后,仔细查看竟是仿品。“正因为是朋友,我才相信产品应该没问题。”秦女士说。 一位用微信营销的网店老板告诉记者,微信销售比较火的原因就是因为“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大多都是熟人,或者认识,互相存在信任感,所以在微信上营销相对更容易。 不少商家借微信朋友圈营销 “品牌服装、高端皮包、名牌化妆品等,价格低廉。”简单的介绍再配上数张商品的细节图片,在市民袁女士的微信朋友圈中,类似信息十分常见,发信息的都是她的微友,其中大多都是熟人。 市民苗女士在市区某偏僻小街道开了间几平米的服装店,然而周围同行惊讶的是,她的店面虽小,且时常不开门,但她走货快,几乎不存货,很多客户直接找上门交易,短短一两个小时比她们一两天卖的货都多。原来苗女士主要靠微信平台做生意。手握一部手机,每次到货便自己或者朋友当模特穿上身,拍下照片发朋友圈,朋友圈有人询问,便谈好价钱和尺码,约好时间上门取货,有时甚至把厂家给的服装照片发到朋友圈上,通过朋友圈的预订数量向厂家订货,直接将人脉快速地转变成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朋友圈的每条推广信息只有简洁的文字配图介绍,价格不透明,不显示销量与反馈信息。成交方式是先付款后发货,以银行卡转账,或借助支付宝平台进行交易。付款后直接在微信上说明邮寄地址和联系方式就可以安排发货了。 微信购物有风险,欲购需谨慎 目前,在微信平台营销门槛很低,注册一个微信账号,添加好友即可“开店”,好友添加也不是实名制,很容易让一些不良商家钻了空子。 针对微信平台营销行为,北京现代律师事务所朱律师表示,在微信平台上销售产品的有些是实体店老板,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是以个人身份,属于个人对个人之间的交易,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针对的对象是经营主体,因此微信交易很难受到法律的监管。 朱律师提醒,消费者在网购时,最好选择有保障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易,对于那些无法考证的代购,不要轻易就被卖家打出的绝对正品等宣传语所蒙蔽。针对通过微信平台熟人的推销行为,也要谨慎购买,对于价格不菲的的商品,最好到实体店购买。另外,一定要注意索要相关购物凭证,以备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