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评选第二届“最美济宁人”的5位专家—— |
“他们不平凡的事迹,令人感动” |
| |
- 2014年0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第二届最美济宁人名单。 |
|
本报济宁1月1日讯 “他们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但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有点难以取舍!”2013年12月31日下午,在第二届“最美济宁人”的专家评审会上,仔细阅读了17位候选人的事迹材料,其中一位专家深有感触地说。 “扈芊芊10岁时妈妈离家,爸爸瘫痪在床,这个孩子六七岁就担起了照顾爸爸的重任,她用弱小的肩膀撑起了家庭的天空,很让人佩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副教授姚洪运说,这样勇敢坚强的孩子,应该大力宣传。除了学习她的精神外,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个小姑娘更多的关爱。 “救火英雄”刘洪魁也是大家讨论的重点。“北京石景山区一大商场突发大火,刘洪魁在救火中英雄牺牲,他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济宁市文明办副主任巫原说,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洪魁用实际行动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也有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经过严格的评选,专家们评选出了年度特别奖和10位“最美济宁人”。专家们将年度特别奖授予刘洪魁,10位“最美济宁人”分别是:扈芊芊,路德富,范传会,宋贤平,张奎杰,樊宪春,殷晓霞,欧阳艳丽,嘉祥“爱心妈妈”团队,孙顺利、朱丽军、张广俊(三人占一个名额)。 “《齐鲁晚报》是主流大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是百姓最喜欢的报纸之一。”济宁市委讲师团团长丁海燕说,《齐鲁晚报》用这种方式宣传、弘扬社会大爱,为这些群体形象树立起一面旗帜,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媒体,宣传他们的事迹,就是在弘扬社会正能量。
专家观点 济宁市委讲师团团长丁海燕—— 他们事迹彰显了社会真善美 “他们的故事让我心灵受到震撼,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丁海燕说,他们如水般的心灵,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他人的幸福,这是社会真善美的具体体现。 他们的事迹,凸显了好人的可贵品质,他们或用弱小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的重任;或跳进河里救人;或自己修起乡间小路……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理想、信念、追求、梦想,这些凡人用善举向我们诠释着这些词汇的内涵。 “‘最美济宁人’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标杆,应该予以他们持续地关注。”丁海燕说,在日后的宣讲活动中,会把“最美济宁人”的故事加入到宣讲材料中,唱响社会主旋律,展现人性的真善美。
济能发阳城煤矿综采一区副区长潘兴喜—— 每一位好人都值得大家学习 “我是一名矿区工作者,每天下班回家后都会看《齐鲁晚报》,当读到新近发生的好人好事时,心底就会涌过一股暖流。”潘兴喜说。 潘兴喜仔细回味了每一位候选人的事迹,在投票时又都割舍不下。“每一篇好人事迹,都会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的行为值得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去学习。 “小家幸福社会才幸福。同样的道理,如果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向榜样学习,社会就会多出更多让人感动的瞬间。”潘兴喜认为,社会各行各业都应该用合适的方式去学习道德模范,并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去践行。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姚洪运——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我注意到今年的候选人中有两位小孩子,相比其他候选人的事迹,他们做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日复一日的琐碎小事更显现出孩子的不容易。”姚洪运说,吴尚和扈芊芊两位候选人的故事带给他很多感动。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连续两年参评“最美济宁人”的姚洪运感叹说,很多候选人不只做过一次好事,而是经常做、天天做,这种品质体现在行动和事迹上就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坚持。 “至美、至纯、至真、至爱,这些美丽的济宁人是在用行动引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在用善举诠释大爱精神和仁爱情怀。”姚洪运提出,希望能将好人的力量带入学校,让好人的光芒照耀学生的心灵。 济宁市文明办副主任巫原—— “最美济宁人”代表大济宁形象 “这个活动的本身,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体现,这种以人为本、接地气的活动应该多举办,其中迸发出的正能量应该多宣扬。”巫原说。 巫原感叹说,点点滴滴的好人好事,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优秀品质,也代表了当代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 “最美济宁人,代表的是‘大济宁’的形象,身处济宁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好事开始做起,人人践行才能让点滴之光汇聚得更加闪亮。”巫原说。
济宁圣华驾校总经理孟宪超—— 榜样的力量能吹散社会冷漠 “把17位侯选人的故事宣传出去,媒体宣传好人,人们学习善举,这股道德的力量能够吹散社会上的冷漠。”济宁圣华驾校总经理孟宪超说,每读一个故事,心灵就会受到一次洗礼。他们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展现着真实而美好的善行,为社会传递着温暖和希望,他们都是最美的济宁人。 “在现实生活中,不要把那些‘最美’当做高不可攀的英雄人物,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孟宪超说,发现并践行真善美,应该积极倡导每一个人身体力行。让这些好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从点滴做起,用温情与智慧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姬生辉 范少伟 孔令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