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风 在济宁,说起人民公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在清末、民国时期,这块地盘就是市民娱乐消遣之处了。以土山为中心,茶馆戏棚、酒肆店铺遍布四周,商业氛围、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建国后,于1962年建封闭式公园,将土山纳入,山体以石块垒叠加固,土山变成了假山。山上遍植松槐等树木,山顶建楼阁,名曰凫峄楼。凫峄指的是凫山和峄山,《诗经·鲁颂》即有“保有凫峄”之说。旧时,站在土山上,放眼东南,即可看到这两座山。其原因一是空气好,能见度高;二是没有众多的高楼遮挡。现在则是徒有虚名,要想再望凫峄,只好待到秋高气爽日站在太白湖的高层建筑上才可以。土山右侧为一片水泊,水面南端有回廊亭榭,北端岸上为动物园,豢养着许多观赏鸟兽。 想当年,我们小的时候,进城不去公园还叫进城?可去公园得买门票,父母给的钱有限,买本小人书,就去不了公园。所以,隔着围墙花棱,张望一番,看看有没有新来的动物,有没有新摆的把戏摊。即使有,也是望而兴叹!后来,在城里有了工作,去公园仍是一个期盼。再后来,娶妻生子,每逢节日或休息日,公园已是一个重要的消费场所!虽然动物已从公园迁出,但划船、套圈、射气球等游乐项目,仍让孩子们乐而忘返。 2008年前后,人民公园的围墙拆了,公园改建工程全面启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面貌焕然一新。公园里小径蜿蜒,花草密布,树木林立,碧波荡漾,人们不论什么时间,都可以自由出入,或散步,或小憩,或打拳,或唱戏,人民公园真正成为人民的乐园! 公园里一天到晚人流不断,要说最集中、最热闹的时候,还是早上六点至八点之间。如果是春天,几乎摩肩接踵。这时,公园景色也异常美丽。金灿灿的迎春花环绕水边,给一泓碧水镶上了金框。较早开放的还有樱花和海棠,樱树的枝干上全是花,我曾以“繁花着碧枝,疑是三月雪”来形容;海棠则是花叶齐放,且香气淡雅,公园西侧有片海棠林,每每路过都忍不住深吸几口,花落时亦如飘雪一般。海棠林南边,有一荷花池,池塘旁有株高大的棠梨,四月前后,花开数日,白如云朵。前年四月初,我曾连续几天看到一中年男子来树下拉小提琴,引我用手机拍下了这动人画面。 如果说拉小提琴的男子体现了济宁人趣味高雅、内涵深蕴的一面,那么更多晨练的人们则外露着济宁人实在、直爽、热情、幽默的性格。他们一拨拨的,前呼后拥,或快走,或小跑,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吆喝两声。认识的更不用说了,不开个玩笑都不显亲切、近乎,比如一老年人在女性雕塑旁锻炼身体,正好被路过的熟人看见,彼此寒暄几句,熟人便大声奚落:还带着女秘书呐! 济宁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美誉,除了同为运河城市、商业发达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济宁也有很多的园林。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济宁城内外的园林已有30多处,如著名的荩园、西园、溷园、怡园等。改建后的人民公园扩大了水面,增建了拱桥,竖起了太湖石,新辟鹅卵石曲径,移栽了西府海棠等名贵花木,这些新元素与一天门牌坊、凫峄楼、慈灯寺石塔、古槐及槐亭等历史元素有机结合,强化了公园的园林色彩,从这个角度说,济宁人民公园又是一处现代公共园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