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安检员:
“看图知物”练就火眼金睛
2014年0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菏泽2月10日讯(记者 姚楠) “过安检机主要看颜色和形状,颜色深绿色的基本上是金属物品,黄色的是食品类,颜色再淡些、形状不规则的是衣物。”10日,菏泽汽车西站进站口,刘胜军紧盯安检机屏幕,不时向记者讲解如何通过图像区分各种行李,在安全员岗位上工作了六年多,刘胜军和他的同事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10日,汽车西站正逢春运高峰,每天发送旅客万人次以上,按平均每人两件行李计算,要经过安检机的行李至少两万件,记者粗略估计,平均每6分钟,安检机前就有100位旅客通过。
  “看,长条的是山药,这一团淡黄色斑点估计是花生,这块绿色的方块是电脑,这种瓶子一般装的是香油……”指着屏幕,刘胜军向记者一一指点,对照实物,八九不离十。“一到春节往外走,基本上除了衣服、电脑,就是特产。看得多了,自然就熟了。”刘胜军说。
  “来,来,咱俩换一下,看得我眼疼。”10时许,在安检机旁坐了半个多小时的刘胜军招呼同事晁雪印,改由晁雪印盯屏幕,他提醒旅客放包安检。记者注意到,这台安检机旁共有四名工作人员,有两名提醒旅客放包,一名紧盯屏幕,还有一名在安检机出口处。
  “看安检机,就得一直这么盯着,不能让违禁物品进站。”在刘胜军旁边,放着十多个瓶瓶罐罐,大多是查获的发胶、摩丝等易燃易爆物品。“平时大家可能意识不到,但我们常见的发胶、摩丝是不能带上车的。”刘胜军解释道。
  安检机旁,刘胜军和同事们还要不时回答旅客提问“我们这相当于半个问事处了。”对此,晁雪印笑称。
  刘胜军紧盯安检机屏幕,和两名同事一天要工作14个小时。
        本报记者 邓兴宇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