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离不开“心往一处想”
2014年02月1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完成的任务格外艰巨。此时,更需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理想信念方面达成共识。
本报评论员 赵丽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为人处事心里要有“一杆秤”,要把握住衡量是非的“尺度”,树立起鉴别好坏的“标准”。尺度和标准缺失了,做事就很有可能“跑偏”。放在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树立主流价值,凝聚共同信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下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伴随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人们的利益诉求和思想观念也趋向多元。应该说,这是开放社会的正常现象。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人受种种因素影响,出现了价值紊乱、价值迷茫等问题。正如刘云山同志所指出的,“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无论是一些明星凭借低俗、出位的表演走红,还是各种所谓的“大师”层出不穷却备受追捧,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引起热议的“扶不扶”事件,都体现出某些人的价值观、是非观出现了混乱,道德责任感存在缺失。这样的情况扰乱了人们的思想,也污染了社会风气。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基本的价值底线,连分清是非对错都可能是件难事。当下,我们处在复杂、多元的思想场、舆论场中,本身就有多种多样的声音。如果没有被广泛认同和遵循的“原则”,各种意见交流和辩论时也就没了“支点”,很可能会出现自说自话、鸡同鸭讲的情况。如此一来,不但无益于明辨是非,也不利于理性沟通、求同存异,甚至还会增大思想领域的离心力,在争论中白白浪费精力,最终阻碍社会的前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凝神聚气”的作用。其对应着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价值理想上的“最大公约数”,也引发了广泛认同;另外,24个字的内容表述,指出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导向,规范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便于理解和遵循。某种程度上说,核心价值观既是“罗盘”,也是“标尺”,其中一些标准可能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至少能让人分清是非,看清方向。
尤其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完成的任务格外艰巨。此时,更需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理想信念方面达成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掘出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和情感归宿,形成民众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实现“多元之中有砥柱,多样之中有主导,多变之中有准星”,为深化改革提供更大的合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