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不做,何以爱家
2014年02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邱蕾
  早上,父亲做好饭端上桌,招呼女儿来吃。女儿坐在桌边埋头吃饭,父亲则拿出钥匙边走边对女儿说,我去把你的车子推出来。女儿一边吃一边答应着,父亲已经开门出去了。
  几乎每天早上,只要女儿正常上班,父亲都会早早起床把饭做好,然后盛好端上桌,在女儿吃饭的时候又匆忙去地下室把女儿的电动车推出来,放在楼前停好,务必让女儿不耽误一点工夫地出门上路。而女儿呢,则只管到点起床,洗漱完毕吃现成饭就行。
  女儿已经四十出头,每次饭后只管把空碗一推,或者歪在沙发上看手机,或者躺在床上睡觉,鲜有做家务的时候。难怪女儿这么懒,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父亲啊。女儿小时,他觉得孩子小,要上学写作业,便舍不得让女儿做家务。当看到女儿主动拿起笤帚、拿起碗时,他都会制止——快放下、快放下,赶紧写作业去,这些我来干就行。当女儿踏入社会后,父亲又觉得孩子工作有压力,工作一天本来就累,自然又舍不得让她做家务,于是,当女儿下班回到家,他便端出烧好的饭菜,唤她来吃。吃完后,又赶紧催女儿去看电视,自己忙不迭地收拾桌子刷锅洗碗去了。时间一长,女儿不再主动做家务,眼里不再有活,即使父亲已经六十多岁,身体大不如从前,他在女儿眼皮子底下拖地擦桌时,女儿也一直保持着冷漠的姿势,对父亲的辛苦劳累无动于衷。
  有时,父亲实在太累,女儿却依旧不理不睬时,他也会抱怨几句,当然也仅限于抱怨,可是,对于这样的抱怨,女儿也没什么反应,继续无动于衷。而父亲在抱怨过后,还会觉得这些活自己都能干,何必麻烦孩子?于是,继续包揽大小家务。女儿在这样长久的优待下,已经坦然接受这一切。
  勤快父亲培养懒惰孩子,大概就是这样子吧。父亲这样的培养其实也没有什么正面作用,倒是出现了不少副作用,孩子缺乏责任心、感恩心、孝敬心,变得自私懒惰。再联想一下,在未来的家庭中,孩子估计也很难成为多付出的那个,而长久不付出会给一个家庭带来什么?肯定不是美满幸福。
  家庭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论大人还是孩子、丈夫还是妻子,都应该参与到家务中来,心疼家人的付出,想着自己能多干点,减轻亲人的负担,而不是某个人承包一切家务,其他人当甩手掌柜。你耕田来我织布,是夫妻关系融洽的重要因素,你扫地来我擦窗,你洗衣来我烧饭,也是让家庭生活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重要条件。莫小看做家务的分量,它是让人感受到爱与温暖的源泉,多做点家务吧,因为,家务不做,何以爱家?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家庭的经营,也是每个人都要参与的。只有付出与分担,才有更美好的快乐分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