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佛店已不在只留传说亘古今
2014年0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网络截图)
  如今高佛店的遗址除了那堆荒草之外,其他的都变成了庄稼地。
     在惠民县李庄镇彭家庙村东北与辛店镇境接壤的地方有一片古建筑群废墟。这里破砖碎瓦遍地、荆棘蒿草丛生、蛇虫獾狐不时出没,是个人迹罕至而毛骨悚然的地方。据说,当年的高佛店就坐落在这里,而高佛店的名字也是依高佛寺而来。虽然现在除了几片残砖碎瓦淹没在荒草中,但关于它的历史、传说却都被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小心地记录了下来。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本报通讯员 董士达
  曾是高僧修行处
几经起落渐消亡

  “最初是隋朝大业年间修建的一所寺院,取名为‘高佛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说起高佛店的兴起,李庄镇大周西村的周立启老人颇有感慨:“刚修建完工的时候高佛寺气势恢宏,僧侣众多,半数以上的僧人是由高层寺院派住于此。”虽然高佛寺地处远离村庄的旷野,但因方丈道高德清,众弟子修行有素,一年四季香火兴盛远近闻名。
  周立启老人介绍说,一直到后五代十国前期,“棣州城”(在今惠民县辛店镇先棣州村附近)遭水淹南迁至“小新城”(在今惠民县清河镇古城马、古城李村附近)后,这一带才有了比较规范的治理,地貌、道路有了较大的改变。出“小新城”西关过徒骇河往北开通了通往阳信县重镇“乔氏庄”(即今惠民城的前身)的大路;往西又开通了“淄角”古镇通往“蒲台城”的大路。“这两条大路正好在高佛寺附近交汇,因此,偏僻的旷野变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高佛寺的香火也因此更加兴盛。”周立启说,当时的寺院方丈聪慧禅师为方便过路客商开了一座佛家旅店,以寺院之名而命名为“高佛店”,生意开始兴隆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某天一个操着苏州口音的壮年和尚来到高佛寺寻衅,聪慧禅师善言相劝,不料该和尚是江南苏州寒山寺一武僧,因犯色戒屡教不改被逐出寺门才到高佛寺来。他不仅不听劝告,还跟寺内僧人动起手来。这凶僧武功高强,寺内众弟子无一人是其对手,老方丈只好亲自上阵。一壮一老二僧走马灯似的打在了一起,三十多个回合未分胜负。最后老方丈因年老岁已高气力不支被凶僧一掌拍在后心口吐鲜血而亡。众弟子见师父殒命急红了眼,一涌而上将凶僧围在当中,但也不能取胜。最终,凶僧将众弟子一个个打翻在地。众弟子无奈只好顺服。从此凶僧霸占了高佛寺自立为“住持”。
寺庙旅店已不复
只剩废墟没荒草

  顺着220国道一路向西,在惠民县李庄镇大周西村往北拐进去之后,世界突然安静了。国道上的滚滚车流声和城市里的喧嚣一下就被屏蔽了。眼前是错落有致的村庄,一条幽幽的小路伸向一片田地,在田地的尽头有一处废墟,说是废墟,其实就是一堆荒草,荒草中散落着几片残砖碎瓦。“这里就是高佛店的遗址了。”周立启指着那堆荒草说。
  置身田地之中,听着周立启老人的述说,仿佛看到曾经气势宏伟的寺庙、旅店,以及来来往往的旅客、僧人。传说故事并没有至此结束,高佛店几经起落,几百年后逐渐走向消亡。“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从那凶僧霸占此寺后,从前的虔诚佛门弟子变成了非偷即抢、奸淫民女、无恶不作的歹徒,佛门净地变成了作孽之窝,以方便为本的佛家旅店也变成了坑害旅客的贼店。”周立起老人接着说,寺院周围的村庄被凶僧他们搅得鸡犬不宁昼夜不安。当地百姓的屡屡上告使官府不得不把高佛寺剿封,将众凶僧捉拿归案。一年后官府将寺院、旅店一块卖给了当地一巨富姜武。姜武把寺院的神像全部销毁,房屋加以改造,又重新挂起了高佛店的招牌,没有了寺庙,生意比以前更加红火了。
  然而在一个电闪雷鸣霹雳交加之夜,姜武之妻正在艰难分娩,昏死几度方立生一男婴。姜武认为此婴儿是个不祥之子,终日索眉。时有一南方江湖术士住在店中,听说店主生一子别有用心的主动为婴儿看相。看后,说此婴儿是“真龙天子”将来必登“龙位”!谎说自己夜观乾相预知真龙天子降于该方,专程寻访“真主”至此,辅佐天子将来登极!姜武深信不疑,留术士家中待为上宾。江湖术士终日闲呆深宅纳福,心想:“既是前来辅佐‘皇帝’,不干点事哪行!”于是就向姜武献谋招兵买马并请武师操练为夺取江山社稷做准备。深宅内天天刀剑叮当,演练“攻杀战守”胡乱折腾。常言道:没有不透风的墙!高佛店姜家出了“真龙天子”,蓄兵谋反的消息传至京城,龙颜大怒!降旨发大兵剿灭了这伙无知暴乱之徒,将姜武一门灭了九族;把这里几百年的建筑群也焚毁为平地。
空余店名在忆记
如今一切已灰飞

  关于高佛店的故事,众说纷纭,当然不止周立启老人讲述的这一个版本。虽然真实性已无法考证,但气势宏伟的寺庙、旅店确实真实存在过。当初的寺庙、旅店现在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滚滚车轮中。虽然庙宇不见了,可高佛店这三个字却保留了下来。周立启老人今年68岁,跟他差不多年纪的附近村子里村民们都知道这些传说,“我们小时候经常有来村里说书的,评书《千里马》的片段里就有高佛店的故事,所以这段历史我们记忆犹新。”
  废墟遗址是在李庄镇大周西村、彭家庙、刘家村三个村庄的庄稼地北边,也是李庄镇与辛店镇的交界处。在这三个村子里面寻访这段历史时,聚在一起聊天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之前见的废墟远不止这些,其中比较完整的瓦砾上还能看出历史的痕迹,他们希望有朝一日把那段传说再次还原,“我们觉得村子里曾经有这么一段传奇的历史,就这样失传了太可惜了,如果还能找到一些古迹或者重新建造一下多好啊。”
  “听家里的老人们说他们知道的流传下来的说法是,高佛店荒废之后还是占有原来的面积,直到清朝光绪年间的一次黄河决口,留下了一大块荒地和大片残砖碎瓦。”周立启说,上世纪70年代,国家兴建农田水利工程以及北大方工程,把荒地开发成了庄稼地,分到每家每户,很多留有历史遗迹的砖瓦也被填了沟渠,因此剩下的就只是眼前能看到的一小堆淹没在荒草从中的瓦砾了。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些年来,高佛店所在的这三个村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大周村有1100来口人,刘家村700口人,彭家庙1000来口人,基本都以种地维生。虽然庙宇不复存在,但是那段历史、那些传说却流传至今亘古不变,被村民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