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升级才能摆脱高耗能怪圈”
2014年02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化解产能过剩是大势所趋,但明显是一场攻坚战役,要打赢打好必须各部门联动,让全社会都参与进来。”省政协委员、省自主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李新峰表示,此次意见出台对山东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本报记者 马绍栋 高扩  

“以GDP论英雄”
负面效应显现

  “山东的特点是重化工产业在工业中比重偏大,资源性耗费性产业比重偏高。”谈到山东的工业结构的弱点,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刘德军深有感触,“以钢铁行业为例,山东的钢铁总产量排在全国前几名,但是以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很少,这是山东经济结构中无法回避的弱点。”
  刘德军介绍,“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这些项目的特点是上马快、见效快,呈现的结果是GDP很好看,但从目前来看,这些盲目投资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包袱。”
行业重组是方向,
科技是支撑

  刘德军表示,化解产能过剩应该与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考虑,在转移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比如,电解铝行业属于严重高耗能产业,这就要往资源丰富的地区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要注意产业集聚、鼓励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这些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行业,只有充分集聚才能有条件进行技术升级,才能有实力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摆脱高耗能、高污染的怪圈。”
  李新峰也认为,科技创新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支撑。“山东是经济大省更是智慧大省,每年光专利就十几万件,发明近4万件,这些智慧成果如果整理挖掘出来,释放出应有的能量,无疑将会为化解产能过剩提供巨大资源支撑。”他表示,应让这些智慧资源敞开,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在企业中落地转化,拉长企业产业链,推动企业产品(服务)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保障措施须到位,
否则将伤及自身

  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就是很多过剩产能都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不仅贡献GDP,还提供税收、带动就业。刘德军认为,保障措施必须全面到位,否则可能会伤及自身,严重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在省政府意见中,‘不以GDP增速论英雄’的理念已经得到体现,比如建立任务目标责任制,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规定,就是要让各级政府意识到,依靠突击投资拉动GDP的发展方式必须要改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