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梦想
2014年02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古罗马斗兽场外搭起了维修钢架。
  瓦罗沙被废弃的景区。
  迭戈·德拉·瓦勒
   修复斗兽场
  迭戈·德拉·瓦勒因为创建意大利奢侈服饰品牌“托德斯”(Tod‘s)而为世人所知,如今又多了个新身份:意大利文化遗产拯救者。
  瓦勒捐献了2500万欧元,用于修复有两千年历史的意大利标志性古迹——古罗马斗兽场。这项工程3年前就公布,直到去年10月才动工,因为这期间,瓦勒的慷慨之举饱受争议。
  不过,瓦勒自掏腰包修复国宝建筑的豪举并未获得一致赞誉。事实上,当3年前计划公诸于众时,质疑与不屑扑面而来。他还惹上官司,以至于动工日期延宕了3年。批评者说:他是想体验一把当古罗马皇帝的感觉吗?这一切都是为了给他的品牌做广告吧?
  “还真不是,”对于质疑,瓦勒回应说,“斗兽场如此宏伟,相形之下其他东西显得如此渺小。我为之骄傲的是意大利人的身份,因为斗兽场是意大利的象征。”
  从某种程度而言,瓦勒本人也是“意大利的象征”,意媒体给他封了外号“意大利先生”。他拥有这个国家最值钱的一些资产:“托德斯”和“霍根”(Hogan)两大高级服饰品牌的大部分股权;法拉利、玛莎拉蒂、维斯帕摩托车制造商比亚乔公司、罗马影城的股份;米兰报纸《晚邮报》;佛罗伦萨足球俱乐部;他还是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捐助人。
  虽说“不求回报”,但修复斗兽场确实可以满足他对“尊严”的要求。近年来,他对意大利政治与经济精英的表现十分失望,认为他们“无能与唯利是图”。他和前总理贝卢斯科尼交恶是公开的事实,他曾猛烈抨击贝氏在位时对大企业课以重税,后者也曾威胁要“打折他的骨头”。对他来说,修复斗兽场是挽救意大利形象的一种努力。
  商业利益不再是他追求的全部。“我快60岁了,我不希望世人仅仅因为我擅长做鞋和做包而记住我,”他说。

让死城复活
  塞浦路斯北部法马古斯塔的海滨小城瓦罗沙曾是西方名流趋之若鹜的世界级度假胜地。不幸的是,40年前塞岛希腊族和土耳其族爆发冲突后,瓦罗沙人去楼空,变成一座荒废的“死城”,萧条至今。
  如今,一名希腊族女子马尔凯德和她的土耳其族朋友博阿奇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希望利用瓦罗沙多年人迹罕至的“优势”把它建成一个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天堂,让死城复活,也唤醒和平。
  有着共同牵挂的马尔凯德和博阿奇今年1月发起“法马古斯塔生态城项目”。她们设想让包括瓦罗沙在内的整个法马古斯塔成为城市应用环保技术的典范,比如利用这里阳光充沛的优势开发太阳能,她们更希望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希土两族间和平。
  “既然我们要从头建设一个城市,为什么这次不按正确方式发展?”马尔凯德说。她认为,重建应该寻求可持续发展,避免重复老路,比如过去在瓦罗沙海滩边建太多高层饭店,导致下午1点过后海滩就晒不着太阳。
  项目得到许多人支持,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可持续社区设计专家扬·万普勒、经济学家菲奥娜·马伦、“无国界工程师”组织创始人伯纳德·阿马代等。项目团队将在能俯瞰瓦罗沙的位置成立一个建筑设计工作室,请当地和世界各国的建筑师规划瓦罗沙的重建。
  两个年轻人的愿望固然美好,但实现绝非易事。重建意味着当年逃离故居的许多希族人将返回法马古斯塔,收回属于他们的房屋,那些已经在这些房屋里居住多年的土族人未来如何安置将是个难题。由联合国充当调解人的土希两族之间和平谈判多年来时断时续,在关键问题上互不相让。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妥协,重建瓦罗沙也将无从谈起。
  博阿奇认为,无论结果如何,总要先做些什么。
  马尔凯德表示赞同。她说,重建项目旨在“把一个象征战争、忽视、仇恨、放弃的地方变成一个世界其他地方可以效仿的模范”,即便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只要能唤醒人们对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对其他城市发展有所启发,“这就是成功”。
   本组稿件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