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封“家书”,将爱送进隔离病房
为给重症监护室里的母亲加油,儿女每天写信“投递”进病房
2014年02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护士们每天都会把“病房家书”读给韩女士听。 见习记者 吕奇 摄
     本报2月19日讯(记者 齐金钊) 18日下午4点半,在莱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张钊梅在为20床的病人做完护理后,从口袋中掏出了一封信,“大娘,您女儿又给您来信了,我给您读读。”
  “妈妈:今天牛牛画了一幅画,上面有太阳公公和五颜六色的花,画得好极了,牛牛说还是奶奶画得好。说奶奶是最慈祥最和蔼的好奶奶……爱你的小燕、建坤”
  这是一封儿女写给重症母亲的信。20多天前,67岁的韩女士因肺部感染住进了莱州市人民医院,1月31日,转入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室对亲属探视有严格规定,韩女士的儿女只能每天下午4点,隔着玻璃远远地看一眼母亲,连拉拉母亲的手、跟母亲讲几句话这样简单的交流都变成一种奢望。
  母亲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后,韩女士的孩子便每天写下一段鼓励、祝福母亲的话,委托病房的护士在床前读给老人听。
  “看到他们给老大娘写的信,我们都被感动了。”张钊梅说,自己和同事不管谁轮班照顾老人,都会抽出时间来为老人读信。病房的护士义务充当起传递这份孝心的“投递员”,如今这些“爱心家书”已经有十几封之多,大部分都被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保存了下来。
  “我们想让老人感受到子女对她的牵挂和孝心,以及我们医护人员的祝福。”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吕春玲说,现在轮流照顾老人的护士已经把为老人读信当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大家都衷心希望老人会在孩子这种孝心和爱的感染下早日战胜病魔。
“病房家书”不会断,希望母亲挺过去
  在重症监护病房不远处的患者家属休息区,记者见到了这些信的执笔者,韩女士的女儿曲建秋,在信中落款的“小燕”是她的小名,“建坤”则是自己的弟弟。
  曲建秋说,母亲进入重症监护室后与家人的交流变少,在有限的几次探视中,她发现母亲在病房里出现了烦躁等负面情绪,为了帮助母亲挺过难关,自己和弟弟决定用写信的方式帮助母亲。
  翻开曲建秋写的一封封“病房家书”,记者发现这些书信全部用好看的绿色水彩笔写成,而且在每封信的角落上都会有一到两个用红色笔画出的笑脸,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感谢医生护士们对母亲的照顾和祝福,我们会坚持把信写下去。”曲建秋说,她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病床上的母亲感受到家人对她的支持,希望母亲能早日康复,在母亲出院前自己和弟弟会坚持把“家书”写下去。
本报记者 齐金钊
“病房家书”节选
  亲爱的妈
  你在里面一定要坚定信心,安心静养,大夫说你身体已经在慢慢好转,我们也在配合大夫积极想办法。胜利的曙光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爱你的女儿:小燕 儿子:建坤

妈妈
  昨天我们刚刚从外地请专家来给你看病了,大夫把你转进单间也是为了里面清静,更有利于病情好转。你现在虽然看不到我们,但是我们一直在外面关注着你。你只要做到平静、放松、坚定信念,想象自己的肺部正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强壮,这样身体很快就好起来。
 爱你的:小燕 建坤

妈妈
  今天大夫说您状况很好,我们都很高兴。我坚信您会很快好起来的。因为您是那么慈祥、和蔼、善良。朋友亲戚都说您吉人自有天相,好人自有好运的。您一定要坚强、乐观,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您!
爱你的:小燕 建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