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嘀嘀打车”对乘客的最高优惠额度仍为20元,但出现机率很小,有点噱头的意味。
记者 王震 摄
本报记者 孙丽娟 王震
关键词(1) 车费输入
计价——最高立减金额,乘客“坑人不利己”的选择纠结
自“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插足公共出租汽车服务业,出租车司机甚至乘客运用规则漏洞、套取补贴已是公开秘密。
18日上午,市民李女士用“嘀嘀打车”叫出租车,从汽车站到鲸园。上车后,李女士用“快的打车”又叫了一遍车。下车后,24元车费分成两部分,在“嘀嘀”里用微信支付12元,减免12元;在“快的”用支付宝支付12元,减免11元。李女士最终只支付了1.01元。
和李女士一样算精细账的乘客不在少数,有人甚至总结推出了“补贴攻略”:先用其中一款软件呼叫司机,成功上车后和师傅商量,再用另一款软件打车,同时语音明确指定司机,其他司机不得抢单。
出租车司机的小算盘更精细、更精确。19日下午3点,市民刘先生用“快的打车”,坐陈某的出租车从环发大厦到小商品批发市场。到达后,计价器显示6.8元,若按以往招手打车的费用计算,加上燃油费应付8元。刘先生想输入“10元”,陈某却要求输入13元。
刘先生不理他,输入“10元”,陈某不乐意。陈某称,“支付10元”和“支付13元”对乘客来说,都是实付1分钱,但对出租车司机来说大不同,“‘支付10元’就能多赚2元,‘支付13元’就能多赚5元”。
记者连日来的调查发现,不少出租车司机要求乘客故意多支付,而很多乘客因自己没有任何损失而乐意“成人之美”。
“嘀嘀”、“快的”频频调整优惠政策,不断提高“立减”金额拉拢用户。截至18日,“嘀嘀”规定,乘客每天前三单,随机立减12-20元,“快的”规定,乘客每天前两单,立减13元。只要计价器显示车费不超过两家规定的最高立减金额,乘客都只实付1分钱。而在“计价器金额”和“最高立减金额”之间,乘客可随意输入想要支付的数字。
这个数字不大,对乘客来说,手下敲的是一个简单数字,心中纠结的却是“坑人不利己”的思量。
关键词(2) 长途 短途
司机的精细算盘,以往爱拉长途,现在专挑短途
“为什么我打车一直没人来接单。”大学生小张从哈工大(威海)文化路路口打车去华联,等了近半个小时都没有出租车司机接单,而他的同学从哈工大(威海)叫车去山大威海分校,等了不到3分钟就来了出租车。
和小张的情况相似,市民孙女士从威海市公安局打车去菊花顶生活小区,等了十几分钟没一个出租车司机接单,孙女士只好走一站路,再坐19路车回家。
“司机更喜欢近程单”,这是近期乘客的普遍感受。
对这种现象,出租车司机张某介绍,每位司机心里都有一个很精细的小算盘。若司机手机客户端呼叫进来的单子比较多,他们就挑单。
比如,同样从华联叫车,如果一位乘客的目的地是小商品,另一位乘客的目的地是体育场,司机自然会选“华联到小商品”。
因为华联到小商品,起步价7元就已够了,而到体育场则是11元。若没有任何优惠或者补贴,司机自然选后者,但是现在不一样。这是现在司机们的小算盘。
以“快的打车”为例,19日当天每单优惠13元,乘客按13元支付,司机会选择去小商品,这样少跑路,耗时也少,相比之下,至少多赚6元;若选择去体育场,路程远,耗时多,只是多赚2元。
关键词(3) 作弊器
利益驱使 远车竟抢单 完全悖理打车软件设计初衷
“为什么离这么远还要抢我的单?”19日下午,于女士在纪念路家家悦附近准备叫车前往会展中心。通过“快的打车”软件,于女士看到自己的单被一辆在市立医院附近的出租车司机抢到。
于女士等了近10分钟,那辆车才来。若在平时,她在纪念路打车最多也就等待3分钟左右,司机都是从附近路口直接开过来。“我觉得距离这么远就不应该抢单,应该把机会留给离我较近的司机。”于女士说。
市民张先生也有同样遭遇。19日下午,张先生从老汽车站通过软件叫车,一个出租车司机却在文化路邮政局附近抢单,司机接单后还给他打了个电话,说自己距离老汽车站比较远,希望能等一下。张先生当场呛声,“这是便利我,还是埋汰我?”
对这种完全悖理打车软件功能的行为,出租车司机吴师傅道出了其中秘密——已有出租车司机使用作弊器。“听说叫读秒加速器,装上它就可以比没装这个的司机早几秒钟抢到单。据我所知,经区那边有不少司机已用了。”
吴师傅介绍,在乘客较少的时段,尤其是后半夜,因车多客少,司机都会抢单,不管远近。因此,像于女士、张先生遭遇的那种情况就出现了,即使附近有出租车,也得不到附近出租车司机的回应,耽误了时间,反而更加不便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