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钱”首进预算报告
青岛财政监督出重拳,预算绩效管理拟地方立法
2014年02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陈之焕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首次将社保基金纳入预算报告,实现了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的全口径监督。20日,市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局长周安在会上解读预算报告,提出青岛将在财政监督上再出重拳,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地方立法。 
今年,“钱袋子”重点保民生 
  2013年,青岛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88.7亿元,增长17.7%,完成预算的102.4%。2013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262.2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8.7亿元,其中产权转让收入5.5亿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2亿元。汇总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3年市级“三类”预算当年可用资金供给581.8亿元,加上中央、省下达资金,当年可供安排使用资金供给720.3亿元。 
  2014年,青岛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883亿元,增长12%。其中,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30亿元。市级公共财政预算财力为281亿元,支出相应安排281亿元。2014年,青岛市将集中财力保障改善民生、安全整治、生态环保、新农村社区建设和功能区发展,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并适度向莱西、平度倾斜,缩小城乡差距;积极推行专项资金跨部门整合,改变资金多头设置、多头申报、使用分散的问题。推进支持区域发展资金分配改革方式,调整支持产业、科技和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项目资金投入方式。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实现“只减不增”。
社保基金首次纳入财政预算 
  2014年,青岛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预算报告中首次增加了青岛市社保基金以及收支预算,实现了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的全口径监督,保税区、高新区的收支预算以及地方债务收支情况也都提交大会审查,实现了对于百余部门财政预算的监督。 
  “社保基金纳入财政预算,通过人大审查,有利于加强对其监督,使得社保基金更加公开透明化。”青岛市财政局局长周安介绍,社保基金是百姓的“保命钱”,首先要保障其安全性,其次才是保值、增值。政府预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收支汇总表,其更具有控制和问责的功能,社保基金纳入财政预算,这意味着青岛市向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迈进了重要一步。 
  “养老基金用多少,社保基金纳入财政监管也意味着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周安说,这一举动青岛是走在前列的,保税区、高新区的加入也让政府的监管力度更加加强了一步。 
预算绩效管理将地方立法 
  2013年,青岛市财政局改进预算编制工作后,延长预算周期,编制时间比往年提前四个月,为项目论证和细化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保证。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建立了预算编制E网络平台,部门预算编制、申报、审核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网络化运行。2014年,青岛市将强化预算间的统筹衔接,加大公共财政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力度。
  2014年,青岛市将启动预算绩效管理地方性立法,完善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综合评价、结果运用、绩效信息公开制度。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将进行地方立法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有利于建立责权分明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吴淑玲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立法在全国尚无先例,因此工作难度较大,立法的确定有助于财政的公开、透明化,也便于更好地接受监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