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杨海洋
刚过春节,姐姐打电话来告诉我,她全身瘙痒,晚上更是难以忍受,半个多月了。看看身上也没变样儿,也没起小疙瘩、红肿块什么的。我问:“你穿的内衣是不是化纤的,过敏啊!”姐说:“不是,我穿的内衣是纯棉的,而且也洗得很干净。床上的床单和被褥也都经常洗晒,应该没问题的啊!”我说:“那你赶紧来城里看看吧。”
我认识一个朋友,正好是市中心医院皮肤科的主任。我打电话联系好他后,因为有别的事,我让姐姐自己过去看病。
姐姐从医院回家后,过了两天打电话告诉我,她和王主任叙述病情的时候,她这边还没有叙述完,那边王主任就把药方开出来了,让她去拿药。姐姐拿了两种药,一种是丹溪玉屏风颗粒,一种是氟雷他定片。刚服用了两天,病就完全好了。
姐姐说这些给我听的时候,我听出来两层意思:一方面告诉我王主任似乎是敷衍看的;一方面告诉我,王主任的水平真高。
过了几天,我和王主任一块吃饭。聊起姐姐去看病的事来,我说了上面的意思。王主任微笑着对我说:“这些都是常见病,我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立刻恍然大悟。是啊!大夫是老大夫,一天要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如果不是什么疑难病症的话,一两分钟看完病开完方也很正常。我们对病是陌生的,可能觉得既然找到医生,医生就该“望、闻、问、切”上一阵子,就该花上个半小时对待病号。其实,对于医生来说,只要他们有足够的经验,简单看一下、聊一下,便能对小病小灾得出结论,在一两分钟内迅速地开方治疗也是比较容易的事。
再说,市中心医院病号那么多,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如果医生对待每一个病人在明了病情的情况下都去问半个小时以上的话,一是没有必要,二是体力也承受不了。
王主任还告诉我:“有的病号向我们诉说病情的时候,上来先说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啰啰唆唆地说上半天,却一句有关病因的话也没有。都说不到点子上去,听半天听不到关于病的内容,有时真的很累。”我听到这里,才发现真的是“隔行如隔山”。以前总是埋怨医生这医生那,其实,我们从来没站在医生的角度去体谅过他们,了解过他们。看不到他们庞大的诊断对象和劳累过度的疲惫身心。所以,往往对他们要求过高。
关于看病,医生有医生的道理,病人有病人不懂的地方。听医生的话没错;体谅他们,应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