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网页,号码莫名遭窃
业内人士:网站经营者和移动接入服务提供商“合谋”窃取用户信息
2014年0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亚楠 实习生 李安娜 李明慧
  它们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的?日前,腰疼的市民李先生用手机无意中浏览了几眼某男科医院的网站,竟随后接到了这家医院的“回访”电话。个人电话号码及浏览网站的时间等信息莫名失窃,让未填写任何个人信息的李先生倍感蹊跷:“手机上一下网,电话号码就泄露出去了,到底是谁窥探了我的隐私?”
市民遭遇>> 手机上网误入医院页面,遭医院追访
  前两天,李先生感觉腰部有点不舒服,随即拿起手机打开浏览器搜索了一下“腰疼是怎么回事”。在众多搜索结果中,李先生发现有一条看起来比较专业,于是点开了这条。
  点开后李先生发现这是济南某男科医院的页面,看了两眼便关了,接着便继续浏览其他搜索结果。
  “现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太平常了,从来不曾想有什么问题。”李先生说。然而,第二天意外接到一个“0400”开头的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告诉李先生他正是其昨天上网访问的那家男科医院的人员,并询问李先生哪里不舒服,是不是需要去这家医院检查确诊一下。“我的号码你是怎么知道的?”李先生有点恼怒,对方却没给出解释。
  根据李先生提供的号码,记者拨打过去,对方承认是李先生上网浏览的那家男科医院。但对于如何知道了李先生的手机号码,对方称不清楚。
  记者搜索发现,近两年,不少网友经历过李先生这样的遭遇。上班时间,一名网友的同事癫痫发作,网友用手机上网查应对方法,第二天接到一个电话,询问其是否需要治疗癫痫。
  有名网友表示因需要拔智齿,手机上网百度了一下“智齿都要拔掉吗?”一天后便接到了本市一家口腔医院客服的来电。
专家分析>> 网站和服务商合谋窃取用户信息
  “号码被窃取,是因为用户访问的网站或者用的浏览器使用了一种代码,这种代码除了可以窃取用户的手机号,还可以窃取用户的上网时间、浏览内容、浏览次数、IP地址等信息。”互联网数据专家、北京缔元信互联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李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认为。
  李慷说,罪魁祸首基本可以确定是用户所访问网站的经营者,但移动接入服务提供商在其中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二者合谋窃取用户手机号码等信息。因为没有移动接入服务提供商的许可,就算有代码,网站也不能够获得用户的手机号。  
  那网友能否防范使用这种代码的网站呢?对此,李慷说,用户没法分辨哪些网站有窃取手机号码的风险。但有些安全措施可以降低被浏览器搜集信息,比如有些浏览器是一小时或者一天获取一次用户信息,那么如果用户上网后随时删除cookie或者浏览记录,就能更好地避免被追踪到信息。此外,尽量不要点小广告。也尽量不要在不正规的网站上注册填写个人信息。
律师说法>> 缺少有针对性的法规,维权遇阻
  使用这种代码是不是违法?用户能不能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隐私权?对此,李慷说,在隐私保护政策不明朗的当前,中国还没有一部法律明确禁止使用这种代码。
  山东天宇人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书庆说,目前中国个人数据被非法搜集、滥用的现象很普遍,但在网络、通信领域对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相关的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里关于公民隐私权较为粗略的规定。如果能够像欧美等地一样细化网络隐私权的针对性法规,为用户和网络服务商提供清晰可循的隐私权保护原则,会更有利于对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维权。
  另外,网络、通信领域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对特定用户的隐私权造成了侵害,还扰乱了社会秩序。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强化行业监管手段,完善泄露用户个人信息行为的行政处罚规定,对窃取用户信息或协助窃取用户信息的网站经营者、网络运营商实施严惩,提高其违法成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