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携手新世纪电影城举办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主题的免费观影活动
30位读者影院里追忆过往时光
2014年0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电影开场前,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仿佛让观众们回到了几十年前的美好时光,不少人被感动,流下热泪。 本报记者 韩逸 摄
  1957年,陆本与邹玉琴的合影。
  2012年,为了拍这张全家福,陆本下了命令,孩子们从天南海北赶回烟台。
  1968年,陆本与邹玉琴带着小儿子到北京游玩。
  2014年2月24日,陆本牵着邹玉琴的手,来看电影。 本报记者 陈莹 摄
     本报2月24日讯(记者 陈莹) 24日上午9点半,在新世纪电影城百盛店与阳光100店,本报携手新世纪电影城举办的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主题免费观影活动举行。活动首日,30名1970年前出生的读者在影院里一起“追忆”了既往美好的时光。
  与以往观影活动以中青年为主力军不同,此次活动,不少花甲之年的老人也纷纷参与进来,而且多是夫妻俩一起报名。当记者问起,“与老伴一起看电影是什么感受时”,不少人说,现在才知道珍惜时间有点晚了,对于逝去的时光觉得很遗憾。
  24日上午9点刚过,读者陈大爷就与老伴许大娘赶到了新世纪电影城阳光100店,“20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了,说实话,打动我的就是‘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主题。”陈大爷坦言,明年就要70岁了,在看到本报报道之前,从来没想过这么大年纪了还能跟年轻人一样,坐在电影院里“小资”一把。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电影开场前,王铮亮的这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在座的很多人眼中含泪。
  “人生经不起回头望。”说这句话的王女士其实今年刚44岁,参加完活动后,上有老、下有小的王女士感概地说,现在每天都在不停地奔忙中,一度以为自己的感情都“僵硬”了,但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她一下子多愁善感起来。而王女士也表示,爱人能爽快地答应陪她来看电影,让她感到很温暖。
  本次观影活动将从24日起持续3天,每天上午9:30,新世纪电影城百盛店、阳光100店特设专场,请您免费看喜剧片《李可乐寻人记》。
  时间过得总是很快,在2014年的春天,让本报携手新世纪电影城为您带来一场温暖的回忆之旅吧。
人物:杨运清、窦典英 “她真美,第一次见面, 我都不敢正眼看她”
  71岁的杨运清是个开朗的老人,但说起46年前,第一次见到妻子窦典英时的情景,杨运清的脸红了。
  如今虽然已经67岁,但身高1米7左右的窦典英依旧腰身笔直。“她年轻时真美呀,回头率绝对是95%以上。第一次见面,我都不敢正眼看她。”杨运清不好意思地说。
  1970年,两人结婚。1971年,大儿子出生。两年后,有了二儿子。从此,杨运清与窦典英的记忆中,便只剩下了一个“忙”字!
  1986年,做电工的窦典英从单位停薪留职,做起电器修理生意。在那个万元户都稀罕的年代,窦典英半年就挣了1万多块钱。几年后,窦典英将家里的50万元交给杨运清,让他去买出租车,而杨运清将这笔钱投到了股市里。
  “头一个月挣了1万多块钱。”杨运清说,后来他跟把兄弟一起去运作出租车求救系统的买卖。回忆那时的场景,杨运清说很风光,坐飞机去北京,住北京宾馆……但所有的忙碌,却随着把兄弟的意外身亡而惨淡告终。杨运清再想起股票时,却发现账户上只有不足十万元了。
  在外人看来,也许这遭遇太有戏剧性,而这却恰恰是杨运清与窦典英40多年婚姻中,最实实在在的一次考验。
  大儿子20多岁时去了法国,老俩口第一次感受到孩子离开他们的保护了。而过了65岁后,16岁就上船当海员的杨运清患上了风湿病,行动起来越来越不便了。
  “年轻时一点不珍惜时间,奔事业,忙孩子,到现在老了,想到了珍惜,真的有点晚了。”杨运清说,这其实也是他要跟老伴一起看电影的原因,有些事不做,就真的迟了。
  本报记者 陈莹 实习生 宋宇
人物:陆本、邹玉琴 “我俩之间很默契,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24日,79岁的陆本抵达新世纪电影城阳光100店时,电影已经开场了。当影院的工作人员准备将票递给陆本时,他却一路小跑,走了。“等我一下,我去接老伴。”几分钟后,陆本牵着步履蹒跚的老伴邹玉琴再次出现。
  陆本与邹玉琴年少时便相识,1957年,一同考入了沈阳黄金学院选矿专业。毕业后,两人又一同被分配到了河北有色金属公司。陆本说,这个专业苦,班里的女同学不到10个人。
  当问到是谁主动提出在一起时?陆本说,“没有谁主动,就是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结婚也是两个人觉得该结了,我们俩之间很默契,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在陆本与邹玉琴身上,有着很强烈的时代色彩。1959年结婚,第二年有了大女儿,但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大女儿1周岁时,陆本把孩子送到了母亲身边,一直到大女儿13岁才把她接回来。而二女儿刚满月,就被送到了岳母家,9岁才接回来。“当时我们俩就是下定决定,不怕牺牲,一切都为了工作。”陆本说,那时他们这个双职工家庭每月能拿到100多块钱工资,对生活已经很满意了。
  30年前,因为工作调动,陆本举家来到烟台。“2013年7月10日,老伴就说头晕,我感觉不好,赶紧拨了120。”一直以来,身体都很好的邹玉琴被查出脑出血。对于这期间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陆本不愿多谈,他只是说:“现在挺好,能自理了。”只是无论走到哪里,陆本都会紧紧地牵着邹玉琴的手,在上下台阶的时候,不断地叮嘱邹玉琴:“小心点,慢一点。”
  再过几个月,陆本和邹玉琴就要见到第四代人了,而且还是个双胞胎。这个喜事,让被岁月打上鲜明时代特征的陆本对老伴说:“喘气就是效益。”
  谈到最想对老伴说一句什么话时?陆本说:“好好的,再多活几年。以前日子那么艰难咱都过得乐和,何况现在生活这么好。老伴老伴,老来相伴,咱俩再多相互陪伴几年。”
  本报记者 陈莹 实习生 宋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