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口水战引发业界思考——
余额宝能否颠覆银行的傲慢
2014年0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赟

  一个本质上的货币基金,正在金融界搅动起前所未有的风暴。
  余额宝到底是不是“吸血鬼”?余额宝的风险有多大?判定这场口水战谁对谁错并无多大意义。当多家银行纷纷推出类余额宝产品时,这与其说是反击战,不如说是传统金融界老大在向它的颠覆者学习。
  当中国企业家集体陷入“互联网焦虑”时,我们把受互联网金融冲击的银行业作为观察样本,观察这场反击战,银行能学到多少“互联网思维”?刺激金融界的傲慢不难,而改变一个行业的传统思维,究竟有多难?
余额宝:一粒天生快乐的种子
  如果从去年2月份天弘基金与金证合作启动余额宝产品系统开发算起,余额宝已经一岁了。
  这一年,用余额宝操盘手、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的话说,波折重重,冲突不断。
生于“快乐”:
互联网天生具有娱乐精神

  互联网是个有娱乐精神的地方,余额宝项目团队在讲述余额宝的故事时,也乐得突出一个“二”字:余额宝项目2012年12月22日在阿里确定,被定为集团二号项目。
  理财产品本关乎钱,但余额宝生来就举着“快乐”的牌子。
  和许多人一样,拿着几千万年薪的阿里小微金融集团CEO彭蕾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查余额宝收益。
  每天“一睁眼”就能看见收益,然后“快乐一整天”,这个爽歪歪的体验驱动是:启动“微快乐播报”,以团队及客户的笑容和真实感悟播报每日收益;通过“一张图告诉你”系列图说,向客户形象解释余额宝的收益来源、风险因素、应用场景等知识和信息……
  这背后,阿里、金证和天弘为余额宝项目共投入了一百多名技术人员,在技术开发和产品运营层面,余额宝这只产品是由几十上百个互联网产品组成的。光是客户直接体验的网站页面就分为视觉设计画面、前端页面的技术实现、交互页面之间的跳转等多个小组、数十人团队来共同打造。
  如果说技术人员情商低,那是老话了。现在,互联网里的技术男女搞产品开发靠的是情商,要感知客户需求和定义产品功能。把简单留给客户,把复杂和辛苦留给自己,正所谓“殚精竭虑的简单呈现”。
抓住人性:
每天让客户清楚地看到收益

  人本质上是都不喜欢麻烦的动物。有多少人工资、奖金趴在活期账户,如果不是“捎带”就能操作,货币基金这样的产品也难以普及:余额宝回归了货币基金本源,降低门槛,让更多普通人使用,降低成本,给客户让利;二是把基金搭载到互联网平台上,借助支付宝这样一个有亿万客户的一站式生活平台,让客户“捎带”享受理财服务。
  余额宝每天都让客户清楚地看到收益,他们盘算着这些收益可以吃个肉包子,可以交话费,够打车的了……
  在这样的换算中得到快乐,余额宝抓住的,是人性。

银行:触及灵魂比触及利益更难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没有无动于衷,也打出“T+0到账”这张牌。
  “推这类产品,是赶鸭子上架。”一家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员工很无奈地说。但银行开展货币基金理财业务,就意味着低成本获得活期存款的利差收益就没了,但现在存款外流明显提速,“有点亡羊补牢的意思”。
  虽然各家银行相继都推出了货币基金理财业务,但并不大范围推广,缩手缩脚的,客户增量有限。一家国有银行相关业务人士也表示,目前很多银行的“T+0”产品不仅推广力度小,而且还限制了每日购买额度以及购买用户资格等。
  “存款是流失到余额宝、理财通,还是流到银行自己的货币基金理财?要动自己的存款,银行也很纠结,毕竟这是银行的安身立命之本,但被别人革命,又很难受。”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执行主任罗明雄说。
  罗明雄说,以往存款大搬家是银行间的储户资源转移,属于左兜挪右兜。而目前银行存款资源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状况,一方面中高端账户的定期存款资源会通过信托、理财等产品流失,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各种“宝”又把低端储户活期存款进行了转移,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
  天弘基金余额宝固定收益部总监陈钢曾透露,余额宝项目资金主要的投向现在是90%左右在银行协议存款。我们来算一笔账,假如货币基金每年有1万亿元投资银行协议存款,平均年利率4%,银行一年需要付出利息400亿元,若这1万亿元全都是年利率0.35%的活期存款,银行付出的利息只有35亿元。投资者多获得的这365亿元收益,恰恰是银行损失的利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