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仍携寒,春捂怎么捂
穿衣要下厚上薄
2014年0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几日,济南的气温有些回升,人们走在街上也感受到了些许春意,穿了一冬的“厚皮囊”,终于快迎来一身轻便的日子了,但是乍暖还寒时候,别忘了“春捂”。
本报记者 许建立 实习生 闫云婷             
  市民和医生都说
“春捂”很靠谱

  “现在还没到三月份,虽然天气比年前暖和了,但还是得捂着,冬天的衣服脱得太早,容易感冒。”经常去黑虎泉打水的陈先生今年56岁,他非常赞同“春捂”这种传统的养生之法。
  关于“春捂”,多数市民认为,冬末春初乍暖还寒,气温波动较大,过早地脱掉棉服、羽绒服等冬装,身体很容易产生不适,引发一些本来可以预防的疾病。 
  “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初春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山东省中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医师王岩也对“春捂”表示认同,并提醒广大市民,人体在春天阳气升发,毛孔舒张,所以冷风一旦侵袭,就能“长驱直入”引发疾病,同时初春时节天气变幻不定,大家应该注意“春捂”,切忌大幅减衣。
“春捂”道道多
老人小孩更要留心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但这“春捂”怎么“捂”?王岩认为,人们平时说的“人老先老腿,裤子要穿厚”很有道理,春季衣物增减应讲究“下厚上薄”,所以“春捂”的重点应该是腿和脚。“中医有‘寒多自下而生’的说法,脚、小腿、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都是极易受凉的部位,春季气温变化不定、昼夜温差大,下身的保暖应格外注意”,王岩说。
  王岩表示:“‘春捂’也要有度,穿的太少肯定不好,穿的太厚捂出一身汗也不合适,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至于“春捂”到底要捂到什么时候,这要根据气温的变化而定。”
  “老人和小孩是免疫力比较差的人群,初春气温波动大,老人和孩子衣服的增减应该格外注意。”王岩特别指出,“每年的三月份老人、小孩的就诊率就会有所提高,关节炎、流行性感冒、肠胃性感冒都是多发症状,因此老年人和孩子要在生活中养成好习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