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不清、目标不明,不少毕业生踏出校门却找不着北
缺乏职业规划让求职路更难
2014年0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淄博技师学院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资料片)。   本报通讯员 王东 摄
  大学毕业生在招聘会上寻找合适职位(资料片)。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记者 张汝树 见习记者 杨宗辉
编者按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27万人,比上年多出28万人,或迎来“更难就业年”。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报推出“求职季”系列报道,分析大学生在找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解答他们的疑惑,通过采访专家和职场成功人士给他们专业的建议。
  快毕业了却不想从事本专业工作,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或者频繁跳槽……不少求职者感慨:“找工作真难!”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学生缺乏职业规划让找工作变得更难。
听朋友的,化学专业学生干起销售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工程学院的小潘,今年7月毕业。“学了三年的化学专业,直到快毕业了才意识到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小潘刚找了一份销售类的工作。
  “年前学校的招聘会只是去看了看,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工作,后来我有一个朋友是做销售的,他跟我讲销售的提成基本在30%以上,实在是太诱人了,我就投简历去他们单位了。”小潘跟着业务员也跑了一段时间了,但销售工作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最近跑的是贷款这一块,但很多专业术语不懂,跟客户交流起来很有压力,我觉得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容易,客户的具体信息,还有一堆数据,看得我头都大了。”小潘说着说着就感叹起来,“真是应该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可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也不清楚。”
很多单位不看好“酱油族”
  跨专业就业在当今职场已不是新鲜事了。太平洋保险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今年招聘的电子商务员,不限专业,就是想吸纳更多有意愿从事这份工作的年轻人。我们前期会举办培训班,帮助大家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进而培养职业兴趣。”
  但也有很多单位对于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酱油族”并不看好。“我们欢迎年轻人去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从企业和应聘者的角度讲,我们并不赞成这种无规划的行为,随便找个工作先干着的行为,既不利于个人前途发展,也不利于创造公司效益。我们更喜欢招聘一些对应聘岗位有一定了解,能够踏踏实实干得长久的人。”一家地产代理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说。
  “80%的毕业生不知道要干什么,我们总部在招聘时,就会进行50%的淘汰。”一家企业招聘负责人王女士说:“公司还有试工期,会与新员工交流,看是否符合工作岗位。”
“骑驴找马”屡见不鲜
  “骑驴找马”在当今的招聘现场中屡见不鲜,不少求职者存在着“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心理。
  新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事助理王女士告诉记者:“很多毕业生缺乏对自己职业的规划,所以不明确自己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好工作需要经验他们又不符合条件,一般的工作他们又看不上。不少求职者反问我们,认为他可以做什么?”没有职业规划确实给择业带来很大困难,应聘者愁,招聘者也愁。王女士建议广大求职者:“一定要有职业规划,综合自身因素,不要丢了‘驴’也没找到‘马’。”
  职业分析师认为:“学校需要加大指导力度,学生自身更应该提高规划意识。择业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但一定要明确三个问题:喜欢干什么,现在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不要盲目跟风,一切向钱看齐,生存和发展都是不可忽略的问题。”
学校开始重视 职业规划教育
  不少学校开始注重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山东理工大学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择业能力,在新生大一时发放职业生涯规划书,开展职业规划主题班会、邀请优秀毕业生作报告,校团委素质拓展部和就业指导中心也牵头承办了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
  “大三上学期我参加了校团委举办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让我收获很多。来自企业的专家对我们的规划做了点评,我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张金玲是山东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她想成为一名特级教师。
  淄博技师学院也开始注重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去年学生参加了省里举办的职业规划技能大赛,让学生有长远的发展打算。”淄博技师学院教务处处长王玉环说。
职业规划课 应适应学生需求
  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主体意识淡薄,目标缺失,职业定位不准,求职就业道路盲目、狭窄等问题。职业规划教育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但现实情况并不如人意。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职业规划课,而且有些学校已经把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上课并修满学分,但是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过于空泛,缺乏实际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导致学生在遇到实践问题时依然手足无措。
  学校应该把职业规划课和学生切实结合起来,把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行业特点切实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职业方向上进行定位,并树立职业目标。相关课程应该多使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分享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了解人才的需求方向。

 相关链接 
听听过来人的经验 找准定位 在工作中成长
本报记者 张汝树  见习记者 臧振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职场人士,请他们讲述求职和工作中的感受与变化,向正在求职的毕业生介绍“经验”。
看重锻炼机会
工资放第二位

  “我2012年2月份开始实习,因为所学专业为工商管理,所以当时找工作时候就打算一定要学有所用,找一份和工商管理相关的工作。”今年25岁的李磊是博山人,2012年毕业于烟台南山学院。
  李磊说,当时他在济南找工作用了两周的时间。“后来我选择了省内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工资并不高,但我看重的是公司可以给我提供很多实践学习机会。”
  因为态度诚恳,表现优秀,在公司工作两个月后,李磊提前转正,工资也涨了。“这使我认识到,对于一个应届生来说,与其选择一份工资较高的工作,其实不如选择一份能够给我学习和锻炼机会的工作,前者能让你获得高工资,而后者却能让你掌握获取高工资的技能”。
适应角色转变
摆脱学生思维

  2011年,小刘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然而,她在第一家企业只工作了不到一周,就辞职不干了。
  “现在想想,当时辞职的理由很可笑,其实就是还没有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思维转变。”小刘说,当时性格内向的她对新环境非常不适应,与同事交流也存在障碍。
  现在小刘在淄博一家乳制品企业工作,相比过去,她在处理工作和人际交往上的各种事情更为得心应手。
  总结这几年经历,小刘说:“既然离开了学校,就应该摆脱学生的想法,迅速转换角色。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应是向别人求助,而是先尝试自己解决。”
根据实际岗位
调整职业规划

  “这三年我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是部门已经换了两次。”王振201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一直在淄博一家大型环保材料公司工作。
  王振说,开始他做的是进出口单证工作。“单证员工作流程很简单,工资也不高,但是公司确实不错,所以当时我考虑公司内部职务调整。”两个月之后,王振转到公司国内销售部。一年后,由于销售业绩突出,王振的工作部门再次调整。“现在我在沈阳,负责整个东北三省的业务拓展。我很喜欢这种有挑战性的工作。”
  三年内完成从单证员到大区经理的跨部门三级跳,王振总结说:“工作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比如刚进公司我只想尽快稳定下来,半年后我追求较高的薪水,再过一年我想成为中层管理者。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欠缺什么一定要明确,根据这个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