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些推销手段,请老年人擦亮眼
内人士为大家盘点保健品市场惯用的营销伎俩
2014年0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于飞 
实习生 张晓梅

  现在的保健品市场良莠不齐,就如“健康e家”的店铺里,只卖保健品,并没有任何宣传广告标语,而电视讲座也不涉及推销产品,几乎不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执法人员表示,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执法的难度相当大。所以说,面对众多的营销伎俩,还需购买者自己擦亮眼,提高辨识能力。为此,本报特采访业内人士,为大家盘点保健品市场常见的营销伎俩。
营销伎俩
  伎俩一 
连哄带骗给老人查身体

  据业内人士尹先生介绍,人老了以后都比较关注自己的健康,怕生病,保健品的销售人员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个心理。“有时会现场免费为老年人做检查,连哄带骗地诊断出各种问题,夸大病情的严重性。”尹先生说,如果检查出了问题,老年人会害怕,销售人员便趁机推销保健品,成功概率很大。
  伎俩二
大打亲情牌,和老人套近乎

  尹先生说,销售人员惯用的伎俩就是“情亲牌”,经常上门服务,亲切地叫着“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跟老人拉家常,甚至帮老人打扫卫生,这样就比较容易得到老人的信任。老年人的心比较软,觉得销售人员都是年轻人干工作不容易,就会不自觉地掏腰包。
  伎俩三
开讲座,利用专家效应

  开讲座也是重要的手段,让老年人免费听讲座,只讲健康养生类的知识,不谈保健品,但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之后再由销售人员对老人进行“各个击破”,讲解保健品的功效。当然还需要重要的“道具”,那就是“名医”。聘请“名医”来讲座,利用专家效应,会比较容易得到老年人的信任。

 防骗提醒 
子女平时多陪陪老人
  尹先生提醒,保健品市场良莠不齐,建议广大中老年人在购买时擦亮眼睛,不要听信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也不要过于迷信保健品的功效,有病还是要到医院接受治疗。
  另外,尹先生认为老年人比较容易被忽悠,主要是因为他们内心比较空虚寂寞,儿女平时不在身边,对社会上一些行骗伎俩缺乏认识,销售人员便容易趁虚而入。所以他希望子女平时能多陪陪老人,填补他们的感情空白,多跟老人交流,向他们多讲一些社会常识,防止老人因为经验不足而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于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