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现场挤满了前来咨询的毕业生(资料片)。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两名应届毕业生阅读手中的招聘简章,商量哪个岗位更合适(资料片)。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记者 张汝树 见习记者 臧振 刘光斌
2014届高校毕业生纷纷加入到应聘者行列,已经有不少学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或达成了就业意向。但因为对“先就业再择业”的认识,部分大学毕业生频繁毁约。
宁交违约金也不怕毁约
去年11月,山东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小赵经校园招聘,通过了一家大型服装企业的面试、笔试,她顺利与该企业签约。“签约之前,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我,第一年在总部工作,月薪3000元,有双休。”而当小赵签约之后,却被分到分部,而且经常周六全天加班。“底薪加上各种补贴月工资不到2500元。”小赵说,她曾多次咨询过公司人事部门,但均被以“先到分部锻炼一年再回总部”的理由搪塞过去。
“当时就有种被骗的感觉。虽然没有别的工作机会,我还是选择了毁约。”小赵告诉记者,她一共交了6000元的违约金,但是并不后悔。
而另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徐毁约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去年10月,小徐与济南一家食品公司签约做销售。去年12月,他与该食品公司毁约,随即与淄博一家大型乳制品公司签约。“就是找个保底的公司,找到更好的就毁约。”他说。据小徐介绍,他的同学都有这种想法。“只要违约金不高,毁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能吃苦与不满薪酬是直接原因
记者调查得知,工作压力与薪酬是造成大学生频繁毁约的直接因素。“很多大学生不能吃苦,做了一段时间不能承受相应的压力,往往会选择放弃。”淄博创道地产人事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房地产销售行业,工资跟业绩挂钩,并不稳定,很多大学生不能坚持下去。”
“很多大学生承压能力及适应能力差。”太平洋保险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也理解大学生出于寻找更理想工作的动机,但尚没有认真踏实地做好现在的工作,就很难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工作。”不过,企业方面也存在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期待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企业不能兑现承诺,学生辞职就很自然了。”
大学生毁约的原因很多,但追究深层原因,“还是大学生对于签约公司及职业的适合性存在一定疑问”,向阳生涯管理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告诉记者:“大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便会先尝试性地就业,一旦感觉不合适就辞职跳槽,先就业再择业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
相关链接
专家说法: 频繁跳槽会错失扎实积累机会
大学生毁约频繁,“最重要的是导致自己错失扎实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向阳生涯管理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分析说:“每跳一次槽就意味着换一次环境,从适应环境到取得成绩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一个扎实工作五年的人和每年换一次工作的人,其专业性、独立性及工作成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洪向阳建议:“在没有理想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可先就业再择业”,但不宜对工作率性而为,“应当做好积累,仔细考量各种因素,3到6个月后就能看出一份工作合不合适,这时候的工作目标才会比较清晰”。
职业规划中国网职业规划师陈功则建议,从自己现在喜欢的职业开始,“重点感受这些职业的工作内容,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擅长,工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等不是重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