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他开始圆少时的画家梦
2014年02月2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榕博 实习生 高晴
2014年2月初,年假里最寒冷的那一天,一位81岁的济南老人冒着小雪匆匆出门,去邮局给北京的一家画展主办方回信,他生怕儿女们看到会担心他的身体。老人的儿子说,因为老人太喜欢山水画了,弄起画来常忘了吃忘了睡,也顾不得冷热,家人能不担心吗?
这位老人名叫仲跻增,1991年退休后,他便成了山水画的“画痴”。如今在老人家中,大到客厅墙上的壁画,小到书桌上的笔筒,随处可见他的作品。“我画了这么多年,真像上瘾了似的,根本放不下。”提到自己对画画的感情,一直乐呵呵的老人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老先生的“画瘾”还要追溯到孩提时代。“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两岁多,那时候没有纸,我就用手指头在地上画。”后来上小学,蜡笔画最流行,他就用父亲给他买的蜡笔在图画本上画,当个画家成了他少年时代的梦。然而17岁起,仲跻增进入灯泡厂工作,常年艰苦劳累的一线工作让他无暇再专心学画。但也不是完全和画画断了关系,由于单位上没有其他会画画的人,他就负责单位的黑板报和宣传栏,一直到退休。
退休后,面对突然闲下来的生活,仲跻增难免有一种失落感,于是他开始琢磨着重新拾起那搁置多年的爱好。这次,他决定自学国画。“最开始不太会,就是临摹,先画个花、鸟之类简单的。”据二儿子仲伟宁回忆,父亲爱收集一些剪报和旧挂历,然后临摹上面的插图。在临摹了几年之后,仲跻增开始思考着“跳出别人的圈子”,自己进行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个人形成一种风格”。
如今,仲跻增最擅长的就是画山水花鸟,他曾根据唐诗《寻隐者不遇》创作出一幅诗意图,还凭借自己的想象画了江南水乡,并为之取名《梦中水乡》,“为什么是梦中水乡呢,因为它是想象着画的嘛,我觉得这名字取得挺好,也有一种幽默感。”老人调侃道。
仲跻增常常让孩子们感到惊喜,“比如有时我们下午走的时候这里还没有画,明天早晨再来就有了,一问才知道是他晚上画的。”大儿子仲伟国说,父亲现在每周会坚持画两三幅画,因为白天事情比较多,所以他喜欢晚上画,“精力都集中在一幅画上,几个小时下来脑子很静,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仲跻增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一个书画征稿,不承想获得了一个很不错的成绩,这越发激发了他画画的热情。如今他已参加了五十多场全国性的书画比赛和展览。“这是2007年我参加‘中国文艺金像奖’获得的金奖,这是2009年建国60周年的金奖,这是11年从英格兰寄过来的勋章……”如今81岁的他,能清楚地记得屋子里每一块奖牌和证书的来历,如数家珍。
“通过绘画还可以增加与别人的交流,多认识几个朋友,在一起聊聊就开心。当然,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知道,也有成就感。”仲跻增说,每年他都会参加五龙潭的画展,他觉得那里的人比博物馆都多,偶尔碰见对他的画进行评论的人,他就在旁边静静听着,好与不好他都仔细捉摸。
虚心好学,让他的作品越来越好,也让他有了一些名气,前来约稿和求画的也不断增多。也有不少拍卖行向仲跻增发出邀请,希望他的画能够参加拍卖,但是在得知还需要有签协议、交佣金等繁琐的程序后,老人干脆摆摆手说:“这个我就不参加了,反正我也不是靠画画吃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