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当地名门望族出过多名名人雅士
百年周氏庄园豪宅风韵犹存
2014年02月2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周氏庄园外景。
“善行可风”匾额。
周氏庄园内景。
周氏庄园影壁。
文/片 见习记者 王杰
周氏庄园位于济阳县垛石镇后楼村。其始建于明代,历经数百年。规模最大时有“六厅十八进”,占地面积约16000多平方米。当地人如此形容当时周家的财大气粗,“马行千里不吃他家草,人行千里不住别姓店”。而如今,周氏庄园因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昔日繁华依稀可见
初走进后楼村,沿街都是新盖的农家院落。走到村子中心,有一栋“鹤立鸡群”般的古建筑,这便是周氏庄园。园子的大门紧闭,透过门缝,能些许感受到院内的古色古香。
联系到庄园主人后,一位中年人从庄园东面的超市里走出来,一问才知,他就是如今这座庄园的主人,周家的第二十代传人周传山。
紧锁的大门打开之后,这才有幸一睹周氏庄园的全貌。周氏庄园坐北朝南,历经岁月沉浮,多数建筑已遭毁且消失,如今仅剩房舍十余间。庄园的大门楼高大宽敞,硬山顶结构,虽饱经沧桑但保存完好。门楼檐上由小灰瓦铺盖,檐脊上浮雕精美,镂空的雕花木制门棂更是精巧细致。进了大门,迎面是一堵砖雕影壁,影壁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四周边框雕有竹节纹、缠枝牡丹仙童子、梅花鹿、寿字等图案,寓意福禄双全、官运亨通。
绕过影壁,来到院子。院子南面是和门楼连在一起的三间厅房,前出厦,灰瓦屋顶。北面是正房,也是面阔三间,前出厦,硬山顶,同样灰瓦屋顶,屋脊正中央雕刻着麒麟,东西两边为牡丹花。
据周传山介绍,周氏庄园除了这个院子和六间房屋之外,在北面还有一个北门,异常气派。周传山所说的北门在周氏庄园宅院的后面,也就是院落的北面。该门沿街朝北,高10米左右,宽4米左右,由青砖垒砌而成,外形为城门楼式建筑。墙头上有垛口,大门上有一刻石,上书“拱辰”。辰,北斗也;拱,围绕也。“拱辰”的意思就是围绕公正而立足。大门洞为拱形,推门而进,方知大门后面暗藏玄机。在门后的西侧有一条仅能容一人通过的楼梯直通到门楼上面。据周传山介绍,这座门楼主要发挥警卫作用。以前,出入周家大院都要走此门,门楼上周家家丁拿着武器,居高临下看守防盗。
曾是绵延数百年的名门望族
周氏庄园始建于明天启年间,由周氏第六代子孙周耀德所建。据周家第二十代传人周传山介绍,周氏这一支脉是从河北枣强迁徙过来后,先定居在垛石镇前楼村,到周耀德时,又在后楼修建了周氏庄园。“当时,周耀德专门从京城请来了风水先生看风水,风水先生告诉他,后楼这块地方是块风水宝地,可以在此处修建宅院。”
继周耀德之后,周家的第十五世子孙周成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建庄园,逐步形成规模。当时庄园共有宅院6处,18进院落,12座楼房,花园楼阁、亭台400余间,另外还有土地4000多亩,总面积约16000平方米,被外界称为“六厅十八进”。
周氏家族代有文达之人,先后出过多名进士,两名道台,名人雅士更是多不胜数。从周耀德前几代的明初开始,直到民国后期,周家一直是济阳县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当时全县流传这么一句歌谣,“马行千里不吃他家草,人行千里不住别姓店”,足以窥测出周家人的财大气粗。据史料记载,周家曾经在全国各大城市设有店铺,有盐务,有瓷器厂,家中土地曾经挂过数次“千顷牌”,庄园方圆百里到处都有周家的土地和佃户。
根据《续修济阳县志》记载:“周耀德,字龙光,号六惜居士,廪生,天启七年贡生,创义学以育英俊、仗义疏财,拨狱底之沉冤,捐金赎帷中之去妇,种种善举,笔不胜书,晚年声望欲隆,巡抚吕纯如匾曰‘东土吉士’;巡案御史黄宪卿匾曰‘善行可风’……”如今,“善行可风”匾额仍挂在庄园北屋客厅门外。
文革时期,周氏庄园遭到强拆,这块匾额随许多周家的古董一样下落不明。后来,周传山经过多年寻找,终于打听到这块匾额在邻村的一位老太太手中。心急如焚的他连忙来到老太太家,提出要高价买下这块匾额。因考虑到这本来就是周家之物,再加上老太太只是把这块匾当做了一块床板,善良的老太太便没有向周传山索取分文。后来,周传山买了一张双人床送给了老太太,这才心安理得地把祖先留下的这块匾拿了回来。
因年久失修,百年古宅岌岌可危
据悉,周氏庄园属文官式建筑群,建筑风格高端大气,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在山东古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济南地区黄河以北优秀古建筑的孤品,早已载入《中国古建筑大全》,更是较早就被济南市人民政府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传山告诉记者,周氏庄园在土改之前,一直是济阳县政府的办公所在地。到解放战争时期,又被作为八路军攻取济阳的后方司令部。土改后,该地又被作为济阳县司法局的所在地。“当时济阳县的所有犯人都关在此处。”周传山说道。文革时期,周氏庄园几经强拆,拆下来的青砖、梁柱都被村民拿来修建新房。文革后,由于该处所在的位置较便利,又被用来当做粮所与供销社。
但此时庄园前面的建筑墙体仍基本完好,古宅勉强完整,基于这种较完整的建筑境况,1998年,电视剧《武训传》外景曾经在这里拍摄。但随后该建筑群便因为疏于维护而面目全非了。2000年,周传山从县城回来买下了这座宅院,该宅院早已成了牛棚,“原先住户用来养牛,墙上都是牛粪。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刘传山回忆道。
买回祖宅之后,刘传山对宅院进行了一系列维修,但是百年的历史责任压在这样一位普通村民身上未免过于沉重。限于财力有限,周传山对于古宅也只是做了临时性维修。
因墙体多处倾斜,古宅前出厦只能靠钢管支撑,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古宅的柱子也因为年久而导致严重变形,将墙都给拱了出来;每逢雨季,屋子内多处漏雨,墙皮掉落坍塌时有发生,墙与墙之间的裂缝也越来越大,前大门的门楼现在整体向东倾斜。
要想整治这些,单单靠周传山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历史需要尊重,更需要关怀。如今古宅岌岌可危,该是我们做出努力的时候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