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习俗里那些美好
2014年0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农历二月二的脚步越来越近,心中的思绪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马上”把我带回到童年的二月二,那些蕴含希望、理想、甜蜜和幸福的美好便如和煦春风般弥漫开来…… 
  冉庆亮                  

圆圆的“画囤”承载着希望
  天刚蒙蒙亮,村子里就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炊烟袅袅,一派喜庆祥和气氛。人们喜气洋洋,手脚麻利地挑水、扫院、清洁胡同、收拾屋子、打囤,忙得不亦乐乎。我的心情格外激动,站在院子里对着空中展翅飞翔的小鸟大声地喊道:“二月初二终于来了,我又能吃到好东西喽!”
  在我的雀跃中,父亲端一簸箕草木灰,开始在清洁的院里院外打囤。这是家乡民间流行的一种“二月二打囤”的习俗。只见父亲半哈着腰,左手端簸箕,右手拿一木棍儿,敲打簸箕沿,然后慢慢左转,转到起点,一个草木灰圆圈便形成了,又在圈的一方打了梯形门,心目中的囤就这样画成了。院里的囤中心放几枚硬币,用红砖压住,院外的囤中心撒上小麦、玉米。又画了几个囤,撒上大豆、芝麻或棉花,都分别用红砖盖住。
  父亲说,院里压钱的是钱囤,院外撒粮棉的是粮棉囤,期望大丰收,一年下来吃穿用不愁。
  等太阳冉冉升起阳光普照,一个个浅灰“圆囤”清晰而美观。这时,逐一把红砖移开,露出钱币粮棉,再把鸡鸭鹅从窝里放出来,任由它们啄食。如此,一个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吃饱、穿暖、有钱花的美好仪式就算完成了。 
独特的“食俗”期望风调雨顺
  看一会儿父亲打囤,经不住灶房的诱惑,我欢快地凑上去。母亲在炒料豆。过了元宵节,母亲就簸黄豆,簸不出去的沙粒、瘪腐豆就用手挑出来,剩下的全是实诚的。然后用清水淘净,晾干。 
  二月二日一大早,我就见母亲把那口十二印大锅刷了好几遍,锅下烧的是芝麻秸,锅热后倒进黄豆,用锅铲不停地翻腾,母亲手上忙着,锅下的火不是燃出灶门就是灭了,我就当起“火头军”。母亲见我眼盯着锅里的黄豆忘了添火,就用铲子铲出一些让我吃,烫得嘴生疼,却说出是料豆真香。
  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母亲炒的料豆不煳不嫩,外香里脆,亮晶晶、黄灿灿、脆生生、甜津津。一起玩的孩子们见我们吃就馋得不行,我跟哥哥就分给他们一些。那样的日子,是我们兄弟每年难得一次的幸福时刻。我问母亲,为啥二月吃料豆呢?母亲说,这是多年的习俗了,家家户户炒料豆,大概是盼望今后的日子就像料豆一样脆生香甜吧!
  吃过早饭,母亲剁了菜整好馅子和好面,开始包水饺,中午煮了吃。虽然是水饺,却不叫水饺,说是煮蝼蛄,也有叫煮蝗虫的,据说早年家乡蝼蛄、蝗虫成灾,糟蹋庄稼,寓意二月二大家齐动手,都把它们全煮死,以获得好收成。 
排队“剃龙头”蕴含一年好运
  “咯嘣”“咯嘣”嚼着脆香的料豆,我便跟随父亲去理发。父亲边走边介绍:传说正月里理发不吉利。二月二这天无论哪一个村子,人们都会挤在理发店排队理发,这就是有着深厚民俗根基的“剃龙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理发,是取龙抬头之吉时。小孩理发,叫“剃喜头”,因借了龙抬头之吉时,就会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成人理发,象征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吉星高照,顺顺利利。 
  当时除了街店儿上有理发店,一般村里理发是靠串乡的理发师进村设点。大多借用一户人家的大屋,支起摊子开张。 
  我们赶去的时候那里已挤满了人。但见一个个长发遮耳地进去,清清爽爽地出来。见面时都会互道祝福:“剃龙头哪,交好运喽。”好逗乐子的成人见了小孩儿剃了光头,还会手捏一个“七”字,凑嘴上很夸张地哈一下,在人家脑门儿上“叭”地弹一下:“送一个响崩壮龙头,交上好运无忧愁,辈辈享福无尽头”!
  现场就立刻爆发出一阵恣意爽朗的笑声,使二月二这个传统节日闪亮、生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