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帝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俊丽:
商业信誉是企业终生财富
2014年0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保珠

  “承诺给客户的,即使赔钱也要坚持到底。”这是山东热帝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俊丽经常挂着嘴边的一句话。
  杨俊丽——菏泽本土女企业家,她用10年的“慢”功夫,将“四海亿家”这个品牌逐渐打造成全国太阳行业知名品牌。
出师未捷:
上千套次品当废品卖掉

  2004年10月,杨俊丽拿着筹措来的160万元投资建厂,开始了创业之旅。
  怀揣创业梦想的人,都想着一朝创业就能旗开得胜,殊不知万事都没有预料得好,杨俊丽创业之始便遭遇重大挫折。
  “从2005年1月至6月份投产的支架,有上千套都是次品,这让我傻了眼。”杨俊丽说起遭遇的创业之痛,仍然记忆犹新,“主要是技术不过关,焊接有缝隙、螺丝眼斜等问题出现。”杨俊丽毫不犹豫地将上千套次品当废品卖掉,“事要往长远看,不能因眼前利益而损了自己的商业信誉。赢得信誉,才是企业终生的财富。”
  看着真金白银买来的原料,一出一进则变成了废品,的确让杨俊丽难以释怀,“认真分析原因后,发现原料质量没有问题,设备是当时全国最先进的,主要是一线工人操作失误导致,改进一线工人技术变得迫在眉睫。”杨俊丽说,加强技术改进后,自2005年6月份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合格的,公司也逐渐转亏为盈。
  技术难关克服后,资金上又出现问题。“生产出来的次品,让公司损失20多万元,这对于当时一家小型企业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企业没有了资金就像一个人没有了血液一样。”杨俊丽面对资金困境,通过亲朋好友借了100万元,才度过了创业最难阶段。
转型之路:
打造品牌与开发新市场并行

  杨俊丽2005年遭遇的创业挫折,算是开幕曲的话,接下来的才算得上对企业的生死考验。外借资金对企业生存的压力,让杨俊丽难以喘息,“必须先生存下来,才能有发展机会。”
  代加工成为杨俊丽让企业生存下去的砝码,这也是她的权宜之计。“2006年,2007年基本上靠代加工生存,2008年才真正推出自己的品牌太阳能——四海亿家。”杨俊丽说,通过几年发展,在行业内积累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口碑,为打造品牌创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国家实施家电下乡的利好政策,让太阳能产业发展达到一个高潮。“当时的业务增长量,同比2008年,翻了一倍,这的确让很多行业人士感到鼓舞,也让很多人冲动起来,盲目上马扩大太阳能企业生产。”杨俊丽面对政策利好并没有放弃思考下一步的出路,政策红利取消后,太阳能在农村市场趋于饱和,如何转型让杨俊丽陷入沉思。
  通过市场调研,杨俊丽发现农村空调装置率不高,主要是空调电费较高,另外农村的线路老化率高,使用空调电压不稳定,针对农村这些情况,杨俊丽专门开发适合农村的水温空调,利用水流降温原理而制,投入市场后,反响不错。
  城市开发,城镇化建设,让楼房越建越高,普通的太阳能逐渐被淘汰,壁挂式太阳能受到欢迎。“企业要发展,永远要走在市场前面,在很多人沾沾自喜国家政策利好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考虑转型;等其他企业考虑转型的时候,我们的新产品已经开始安装,这样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杨俊丽指着废弃的太阳能次品内胆说,这也警示着企业向前发展。本报记者 王保珠 摄
杨俊丽的苦恼
  作为菏泽本土企业家,杨俊丽在行业中算是女中豪杰,可也有很多苦恼的事。“太阳能产能明显过剩,很多菏泽太阳能企业卖不出产品或关门或改造其他产品,还有很多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扰乱市场。”杨俊丽说,市场不规范让很多正规企业“受伤”。
  杨俊丽告诉记者,国家明文规定太阳能生产企业对产品要进行检测,贴上能效标识,将每台太阳能“上户口”,这样当太阳能出现问题时,就能查出哪个企业生产的哪个类型产品,“每个型号产品,检测一次需要一万多元,一个企业有的几十种型号产品,每年这个费用的确不少,费用倒在其次,主要是贴上标识与不贴标识,没有区别,消费者不认,管理部门不查,反而让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企业吃了亏。”杨俊丽叹气说。  (本报记者 王保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